服用了用端王的心頭血做藥引的湯藥之後,也不知是不是這個偏方真有奇效,久病不愈的先帝竟然真的極快的好轉起來。

若先帝之前對端王確實是極為惱怒,那麼,在這件事之後,感念端王的純孝,再加上有皇貴妃華氏在旁邊哭訴,先帝到底還是心軟了,解除了對端王的禁令。

按,端王好不容易才總算是磨得先帝心軟了,應該就此好好表現一番再圖別的才是,但端王才一能出府,立即就進宮見了先帝,抱著先帝的腿就是一通哭訴,道是自己是被人冤枉的,實則是太子想要打壓自己,才特意偽造了證據。

不僅如此,端王還指出,如今太子已經得了太多朝臣的擁護,隱隱有太子甚至會威脅到先帝的意思在裏麵。

也不知是帝王的多疑,還是對最疼愛的兒子的信任,先帝竟然由此再次動了易儲之心。

易儲,不管在哪朝都是大事,若非儲君確實荒誕無道,絕不可輕易而為,先帝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會在某次召了內閣朝臣議事之時,隱晦的透了些口風。

太子無過,甚至還在賑災以及貪腐案之事上有功,不見先帝有多少嘉獎,反道是端王,犯下了那樣的大錯,卻被輕易的原諒,這樣的對比實在太過明顯。

若隻是先帝的家事,那做臣子的自然插手不得,但易儲卻是國事。

當時季太傅已是內閣首輔,以季太傅為首的眾臣齊齊懇請先帝三思,先帝便是再不願,最終也隻得打消了念頭。

而這件事……

其實就已經為季家後來遭遇的禍事埋下了引子。

這之後不久,先帝突然拿出了幾樣“證據”,那些“證據”直指季太傅,道是工部和戶部的貪腐案都是季太傅在背後操縱,之所以嫁禍給端王,是為了激發太子與端王之間的爭鬥,挑撥皇室成員之間的關係,以此達到把持朝政的目的。

也不知先帝是認定了那些“證據”是無可辯駁的鐵證,還是先帝知曉這些所謂的“證據”其實經不起推敲,涉及太子太傅、內閣首輔的這樣一樁大案,竟然未經三法司,直接就在先帝那裏被定了罪,不過短短一日的功夫,季太傅及兩子三孫便被判了斬立決,而季家其他人則被流放去了嶺南。

偌大的季家,正是風光無限的季家,就因為先帝的一道旨意,就這樣變得支離破碎起來,讓人震驚的同時,又難免覺得悲哀。

畢竟……

就連普通百姓都認定了,季太傅是被冤枉的。

季太傅為官幾十載,可謂是兩袖清風,官聲極佳,從前外放時更是得了不少諸如萬民傘之類的東西。

一個人能裝一時,不能裝一世,能騙得幾人,卻不可能騙過千人萬人。

這樣的一個人,豈會是為了弄權而不顧百姓死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