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2月10日,山東半島以西,龍須島海域。
日本帝國派出的船隊已經抵達此處,前麵是日本的海軍艦隊,由於常備艦隊要監視威海衛,所以由後備艦隊擔任護航任務。
後麵是一個龐大的運輸船隊,船上裝載著由日本預備役主力部隊組成的“山東作戰軍”下轄四個師團,總兵力達到七萬人。總司令是陸軍中將伏見宮貞愛親王,但實際指揮官是副司令,陸軍參謀長,陸軍中將大山岩。
雖然名義上是預備役,但是其戰鬥力絲毫不亞於現役部隊,因為這些官兵原本就是從現役裏退下來的,而且平時始終保持著訓練,隨時都能參戰。
日本總共有六個預備役師團,一個送去補充山縣有朋的部隊,一個留在國內,剩下的四個全在這了,可以說精英盡出,孤注一擲了。
日本在此地登陸,是經過精心選擇的。
龍須島屬於榮成縣,其實是一個小半島,島的西南角有數條長礁,ting入深海,似龍須狀,因此得名。其東、西、南三麵礁石林立,船隻無法靠岸。隻有龍須島後麵有一片海岸,地勢平坦,全是沙灘,適於登陸,但是地方非常狹小。
嚴格的說,這樣的地方並不適合大軍登陸,但日本為了出其不意,就特意選擇了此地。
10日上午,日軍磐城、愛宕、摩耶、鳥海四艦開始對龍須島進行炮轟。岸上防禦能力極為薄弱,隻有幾尊明代的防倭銅炮。
駐守的巡防營士兵很快就一哄而散了,但日軍還是不敢上岸,持續轟了兩個多小時,才派出一個小隊上岸。確認安全後,下午日軍終於開始了登陸,上百艘舢板來回穿越,不斷將部隊,裝備,物質,馬匹等運到岸上。
如此大規模的登陸持續了七八天,人員物質川流不息,大批集結在灘頭上,先鋒部隊當晚就攻占了榮成縣城,成立了臨時指揮部。
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讓日軍上下都非常振奮,大山岩向大本營發回報告,表示計劃已經成功,他不知道決定大和民族未來命運的時刻已經來臨了。
北京,2月11日晚,乾清宮裏燈火通明,丁雲桐在來回踱著步,手裏拿著從山東發來的電報,ji動之情溢於言表。
日軍已經在山東登陸了,最後的底牌也掀開了,所有的把戲也玩光了。這段時間以來,表麵上日本步步緊逼,海上掌握主導權,陸地上從朝鮮打到中國東北,看上去處於優勢,國際的輿論也開始看好日本,英法德美等國也開始有些動搖。
在西方媒體上,已經有專家呼籲,鑒於日本將來有可能主導東亞局勢,建議給日本提供貸款,早點拉關係。
現在日本又在中國腹地登陸,想必那些老外會開始給日本唱讚歌了,但這不要緊,接下來該中國大顯神威了,組合拳將接踵而至,丁雲桐冷笑道:“好戲開始上演了!”
他連續下了四道命令,第一,命令劉錦棠的“鴨綠江集團軍”改組為“北方集團軍”時刻保持警惕,如果敵人進攻,馬上後退,無論丟失多少城市,無論民眾有多大損失,一律置之不理,總之絕不與日軍決戰,等待最後的時機.
第二,命令駐紮威海衛的劉銘傳師做好準備,死守防禦陣地.
第三,命令集結於保定的近衛軍組成“南方集團軍“由馮子材中將為最高指揮官,乘坐鐵路,目標直指山東半島,立刻增援威海衛!
第四,最後一道命令,就是命令停泊在廣東徐聞港,按捺已久的秘密艦隊立即升火起錨,出發前往黃海,進行海上決戰!
丁雲桐考慮從徐聞到山東半島大約需要12天時間,也就是2月24日左右,到時候可以讓港內艦隊出擊,一起夾擊日軍。
至於陸軍方麵,從保定可以坐火車到石家莊,然後變軌轉向,沿著建設中的支線直達濟南。這個過程隻需要兩天,但之後部隊渡過黃河,前往威海衛大約還需要十天,也就是說劉銘傳至少要堅守到25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