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縱橫之龍-第一百七十一章 糧食問題(3 / 3)

等劉雲和李遠強離開後,一些即將升官和即將進入教導隊的傷員立刻紛紛偷看這個其貌不揚的民兵隊長,這家夥指不定將來就是自己的上司。

第二天中午,執行任務的三個營陸陸續續的開回來了。除了一營的傷亡有點慘以外,二營和三營都沒有什麼傷亡。

通過隨後的作戰分析會,眾幹部這才知道一營的傷亡之所以超過了兩個排,是因為在夜晚運動中居然將炮兵分隊給跑丟了。一營到達集結地後,隻好四處收集棉被、八仙桌等製作土戰車,到花費了大力氣將鬼子的據點打下來之後,炮兵這才姍姍來遲。

和一營相同遭遇的是,二營和三營除了打下鬼子的據點以外,還遭遇到了鬼子的小股增援部隊。麵對鬼子突如其來的增援,二營和三營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戰術。

二營用騎兵配步兵,迎頭撞上去簡單明了的消滅了鬼子的小股援兵,三營沒有騎兵,隻好設了一個口袋,將增援的半個小隊的日偽軍圍而聚殲。

“二營會馬刀,三營會包抄!”劉雲讚許的說道:“抓緊時間好好的修整、好好的練兵,鬼子的報複很快就要來了……”說完眼睛向一營的幹部看過去。

為了不讓黃青海等人受到太大的委屈,李信立刻喊道:“現在散會!”又嚴肅地說道:“黃青海和吳東水你們倆留下寫一份檢討書貼出去。”然後心情無比愉悅的哼著小調子,混在那些稀稀拉拉幹部中離去,去安排那幾個新奪取的路口收費事宜去了。

#

眼下大青山的戰局就像捉迷藏一樣,誰的情報準確、甚至是運氣更好一點,誰就能夠逮住了對方的有生力量予以聚殲,可惜鬼子更加注重顏麵工程,雖然鬼子也非常重視情報,但是鬼子更加舍不得腳下的地盤,不論是“掃蕩”和固守都給了獨立團更多的機會實施殲滅戰。獨立團正在不知不覺地從遊擊戰向運動戰轉變。

劉雲看著李信得意洋洋的離去,突然發現眼下根據地軍隊建設雖然已經走上了正軌,但是不管老區還是新區,農村的工作特別是政治改革卻還是一塊處女地!

“你說宋意是不是需要給他挪一個地方?”沒人了之後李遠強突然問道。

“這樣呀?!”劉雲皺著眉頭喃喃的問道:“這次他們五連首先和增援的鬼子接觸,而且他們五連的傷亡也微乎其微,這樣做是不是太對不起宋意了?畢竟人家也是真心抗日的!”

根據地能夠打仗的幹部隨便就能抓出一大把來,就連一個民兵隊長也能幹打敢拚!李遠強皺著眉頭端起茶杯打濕了嘴唇,淡淡地說道:“宋連長的事情就交給團長來解決吧!五連的黨員實在是太少了,有不少戰士以宋意為榜樣。”

劉雲也知道李遠強有些生氣了,笑著說道:“待會兒一起去看看教導隊隊長的選拔,等忙完了教導隊的事情,我就帶宋意下一趟農村,到時候一定讓他‘皈依我佛’!”

第一批進入教導隊“進修”戰士經過劉雲短時間的戰術理論調教,已經具備了擔當下級幹部的能力。此次即將畢業之際,劉雲又決定從中挑選了幾個有文化,技術又比較全麵的隊員擔當教官。

而這其中教導隊隊長的職務爭奪最為激烈,一個下午的時間過去了,“軍事比武全能最優”艱難落到了楊先問的身上。

“你小子不錯!”劉雲讚許的說道:“你說說,為啥這麼拚命?”

楊先問憨厚的笑了笑,說道:“營長曾經說過,我可以當教導隊的隊長,所以我……”

“嗬嗬!原來是這樣,有誌氣!”劉雲笑著說道:“這幾天讓政委再安排一批隊員過來,你要好好的給我帶,等我回來了再驗收。”

“我倒差點忘了!”李遠強在一旁奇怪的問道:“你下農村倒是為了什麼事情?而且還要下去幾天,部隊不要了?!”

“我去幫助老百姓增收!”劉雲將李遠強拉到一邊,低聲說道:“因為即使是我們將鬼子趕出了縣城,得到的地盤也不過是一塊死地!”

李遠強一愣,不明白劉雲為什麼稀裏糊塗的說出這種話來。

劉雲耐心的解釋道:“如果我們將鬼子打痛了,鬼子肯定會增援縣城,如果有可能他們甚至可以派遣關東軍南下,而這其中我們要想長久立足並且打開局麵,兵員、武器和糧食這三樣缺一不可!”

“你別繞圈子。”李遠強背著戰士丟下斯文的麵孔,一把拽住劉雲的衣服,低聲喝道:“說清楚一點!”

劉雲笑著拉開李遠強的手,也低聲說道:“兵員和武器打兩個勝仗就出來了,但如果是糧食缺乏就會要了部隊的命!”

“不是讓人將收購種子下地了嗎?”李遠強不解的問道。

“這還不夠!我想趁著現在教村民們使用肥料。”劉雲笑著看了看李遠強一臉不相信的樣子,又補充一句,“你別不相信人!”

中國人的智慧、特別是那些老百姓的智慧是無限的!當受到外界條件限製的時候,他們就會迸發出無窮無盡的智慧!劉雲在現代社會當特種兵搞野外生存的時候,在可以讓人窒息的農民家發酵窖裏進行過潛伏和反抓捕實戰演習,那個時候見識了農民伯伯的自製土化肥!

在一定麵積的田地上提高糧食的產量有積極的意義,憑著這個速度發展下去,百團大戰之前大青山根據地肯定會提前變成賽北軍分區,部隊發展了,糧食的作用就變得至關重要。

而百團大戰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鬼子的精銳部隊紛紛回援,以共產黨的部隊為主要作戰對象,如果想在這個時候吸引上麵的注意而去挑動鬼子神經,那麼大青山根據地也要有兩把刷子,屆時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會麵臨鬼子狂風暴雨般的報複,而根據地首先就是糧食這一關,不然一個“三光”政策就可以將部隊餓趴下了。

為了長遠之計,劉雲甚至想到過在糧食豐收之後囤積糧食,以便度過四十年代初那一段艱難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