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聞言沉默地直視著賈詡,雙方皆不開口說話,周恒知道,或許這次就是自己唯一能讓賈詡臣服的機會了。否則賈詡或者就這麼如此這般地忽悠自己一輩子了,如同他日後入曹營之後那般,根本無主動為曹操策劃過任何東西。
所以周恒決定這一次便如實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因為周恒自己本來也不是喜歡把事情拖著不解決。周恒開口道“先生,周恒已不想以你我二人初見麵時之言敷衍於先生。便坦誠相告於先生”
說到此處,周恒見賈詡沒接話,便繼續說道“當今天子無道,天下十三州郡的百姓皆苦不堪言。昔年北宮伯玉反叛朝廷,張角舉義自立造亂之事世人皆知。此等事跡表明“劉漢”天下已不為百姓所擁護。現今內憂外患,正逢亂世,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話說至此處,賈詡當然明白周恒言語中的含義,雖與自己料想的無多大差別,但是料想畢竟還是料想,待真的發生的時候,賈詡依然有些許震驚,有些許抗拒。畢竟賈詡從小受的儒家教學便是要“君君臣臣”一流,故而回話道“若依公子所言,既不能久居人下,莫非有意取而代之,如此豈非大逆不道”
“哈哈哈,大逆不道?”周恒恥笑地重複了一句,然後說道“天下之大,何奇不有。本來世界之事便應如此,天下本無王,有能者居之。商紂無道,周武王伐之,後因其子嗣無能力駕馭天下諸侯,導致天下大亂,後有秦國嬴氏滅六國取而代之,成為天下共主。贏氏傳至二世便衰落,便有了楚漢相爭,而最後高祖劉邦得了天下,再次成為天下共主。若按如此推算,恒請問先生,為何劉姓的能坐天下而我不能坐?其高祖劉邦亦不是從秦國贏氏處奪來寶座而已。恒不過效仿而已”
周恒一段話便把賈詡說得無言以對,沒錯,雖然賈詡並非那種死腦筋的“忠臣”,可畢竟也受過不少影響,一下讓他轉變過來絕無可能,但是賈詡也是一個講理講實際的人,他無法反駁周恒這一段話。而周恒見賈詡不語,便繼續說道“先生,周恒並非心存叛逆,隻是認同“有能者居之”此話而已,若當今天子能與其祖上“文”“景”二帝一般,又或者如“武”皇帝那般雄圖大略,我豈能有這般心思?”
周恒說完後便望向賈詡,而賈詡卻繼續默不作聲地坐著,像是在思考著些什麼,而周恒見如此也低下頭,同樣也在思考著,隻是過了片刻,周恒便又再開口了“先生,若是恒對先生說此舉僅為天下黎民百姓謀福,便是以謊言欺騙先生了,實則不過是周恒想坐那位置,而同時周恒亦覺得自己能勝任”
說到此處,周恒站了起來,走到賈詡身前兩步的位置,與賈詡對視著。賈詡此時內心正在做爭鬥呢,一邊是自己受到的傳統教育所帶來的世界觀,也就是應該忠君的思想,另一邊則是自己所知道的事實與骨子裏的熱血精神。
兩人就這麼對望片刻後,周恒開口說道“先生,周恒之誌已向先生表明”。頓了一下,然後周恒拱手彎腰行禮,說道“請先生輔助我完成心中大誌”
賈詡聞言未立即作聲,周恒見賈詡不作答,也就一直保持著行禮的姿勢也不作聲,場麵便一直這樣僵持著。
“呼”賈詡放鬆的呼出了一口氣,也就起身拜倒在周恒麵前說道“賈詡拜見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