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封禪泰山
第323章 封禪泰山
從青州沿淄水往南走了兩天,劉協的龍輦經過臨淄的般陽縣後,進入了兗州省泰山市。從進入泰山市開始,就能看到整個泰山市沿途人民百姓興高采烈的樣子,在萊蕪、牟縣、嬴縣、奉高、博縣等地,劉協的車隊都受到了沿途百姓夾道歡迎。更有無數小有家產之輩,加入當地政府組織的參觀隊伍,跟隨在劉協龍輦後麵浩浩蕩蕩地往泰山腳下趕去。
除了沿途各地政府和百姓跟隨這劉協的龍輦往泰山趕去外,全國各地這段時間趕往泰山的軍政官員、文人雅士都不少,數量幾乎要超過100萬人的規模,加上隨皇帝而來的皇室人員,中央高官,近衛軍部隊,對泰山市的接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段時間,連兗州省長宗預都沒有在兗州首府廩丘,而是親臨泰山市,組織旅遊接待、治安維護等工作。最主要的一點,則是對泰山周圍及山中各種危險因素進行排除,為劉協即將進行的泰山封禪做最後的準備。
泰山封禪,是中國自古帝王向天地祭告豐功偉業最重大一項典禮,在秦始皇之前,已經有72位祖先君王封禪泰山,從伏羲、神農、炎帝、黃帝,到顓頊、帝嚳、堯、舜、禹,至商湯、周成王,曆代君王封禪泰山者數不勝數。秦統一後,也先後有秦始皇和漢武帝兩人封禪泰山,祭祀天地,向天地宣告自己一統天下的豐功偉業。本來,在劉協的巡遊路線中,雖然有遊覽泰山一項,但最初卻沒有封禪泰山的典禮。那時候劉協根本沒想到封禪這一回事,直到後來得到戲誌才等人的提醒,才知道可以順道在泰山進行封禪。不過知道了封禪這一回事,劉協可不怎麼在乎,因為他是個無神論者,這向天地禱告的事他是不怎麼在意的,並且根據他記憶中的曆史記載,泰山封禪是一個非常耗費錢財的典禮。每一個皇帝封禪泰山,一次封禪的消耗,幾乎相當於當年全國財政收入的一半,這種沒什麼實際意義但耗費錢財巨大的典禮,劉協是不讚同的。
在泰山封禪這一點上,劉協的反對意見被中央大員、皇室宗親、後宮佳麗還有皇太後等所有的人反駁了回去,就算他一再聲稱不用進行封禪,他的功績也不會被曆史抹殺,這些人還是堅持要他進行一次封禪。劉協說的耗費錢財的理由,被無情的批駁了 ,因為現在的中華帝國並不差那幾個錢,加上劉協即使不封禪,也要經過泰山,這沿途的花費就不用算在封禪典禮上,其實耗費的錢財也不算太多。
泰山封禪的意義,並不是劉協所想的沒有天地神君就毫無意義,就像21世紀大家都知道這世界上沒有什麼神仙鬼怪,但每家每戶在過年的時候還是要燒香化紙,拜祭祖先神靈,這是一種傳統文化,並不是說沒有神仙鬼怪我們就可以丟下的。泰山封禪的意義,表麵上是向天地禱告,其實際上是在向天下宣揚皇帝的豐功偉績,是一次提升皇帝威望的典禮,是讓整個國家和民族更加團結、緊密的活動。因此,在無數人的勸說下,劉協最終也動搖了自己的思想,同意了在經過泰山的時候進行一次封禪。
泰山封禪自然是項天下震動的大事,從秦始皇到現在也隻有秦始皇及漢武帝兩人封禪就可以看出,這泰山封禪也不是誰敢幹,有資格幹的事,可以說是幾百年不遇的盛事。因此,當皇帝劉協將要在帝元14年8月18日封禪泰山的消息傳出後,全國各地在這段時間有空的高官富賈、文人雅士就開始向泰山集中了,他們想要近距離觀看這最近幾百年來最盛大一項祭祀典禮。因此,才出現了本章開頭出現的現象,現在湧入泰山縣的各地觀禮者都得到了比較妥善的安排,就等著劉協開始封禪活動了。
帝元14年8月16日下午,劉協抵達泰山腳下號稱華夏名山第一廟的岱廟,這也是曆代皇帝封禪泰山的行宮住所,劉協第一次沒有住在旅館酒店,而是真正入住了外地的皇帝行宮。
岱廟始建於秦始皇封禪時期,經過漢武帝封禪擴建後,曆代皇帝雖然沒有進行封禪活動,但到泰山旅遊的帝王不少,因此岱廟被一再擴建,規模龐大,現在呈現在劉協眼前,就是占地近10萬平方米(故宮也隻有15萬平方米)龐大宮廷式祠廟建築。劉協入住的地方,是岱廟的內的東禦座漢柏院,這裏有完備的正殿、配殿、寢宮等行宮設置,皇帝入住休息辦公什麼都耽誤不了。
8月17日,劉協見到了兗州省省長宗預。宗預今年剛滿40歲,在沒有進入劉協的眼界之時,也隻是一個普通的縣長而已。因為這個名字的名氣遠不如諸葛亮、周瑜這些人,因此劉協也回憶不起來。但當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了劉協的眼裏的時候,劉協就想起了這個人,再查一下檔案,就能判斷出這個人就是曆史上那個官至鎮軍大將軍、兗州刺史、關內侯的荊州名士。於是,本來隻是一個小縣長的宗預就坐火箭般的從縣長到副市長、到市長、到副省長、到省長,隻不過短短十年而已,就走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