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地上懸河(2 / 2)

同席而坐的農業部副部長陳袛開著玩笑勸解道:“陛下在短短三十年間,富國強兵,開疆擴土,把中華帝國打造成了今天這樣世界霸主的地位,每天日理萬機,有所疏漏也是在所難免。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讓您一個人想到做全,那樣的話,我們這些蝦兵蝦將可就無用武之地了。”

“嗬嗬……”同桌的人都笑了起來,劉協也不禁笑了起來,瞪了陳袛一眼道:“既然怕我把什麼事都做完了你們無事可做,那這個黃河懸河的問題你怎麼沒想到?這跟你們農業部也不是沒關係吧?”

陳袛擺了擺手狡辯道:“陛下,這是兩碼子事,我可沒白拿工資,沿海水產養殖業,可是在我的建議監督指導搞起來的。再說了,這懸河問題,雖然我沒想,你看這曾遠誌不是就想出來了嘛!都一樣,嗬嗬!”隨著陳袛的插科打諢,同桌的其他其他跟隨劉協巡查天下的官員也笑了起來,氣氛開始活躍了。

“陳部長你這可不怎麼厚道了,沿海水產養殖,最初可是由我族侄先提出來的,後來負責第一個實驗養殖區的養殖,也是由我那族侄負責的。你不過是掛著個水產養殖實驗組組長的名義偶爾下去打牙祭,對水產養殖沒多大貢獻,怎麼能在陛下麵前邀功呢?”文化部副部長董和生性正派,對陳袛滿嘴胡話的作為大為不滿,盡管有皇帝在場,也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水產養殖由陳袛先建議實施的謊言。

一聽董和這麼說,陳袛不幹了,瞪眼反駁道:“董老先生,你也太小心眼了吧?我不過是開個玩笑而已,至於這麼斤斤計較麼?再說了,要不是我慧眼識英才,你那侄子的水產養殖計劃還不知擺在哪個文件箱裏無人問津呢!你這行為,可有些過河拆橋的嫌疑啊!”

“哼,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管有沒有你,我侄子那份計劃,還是總會有人發現的。”董和對陳袛加大自己在這個水產養殖計劃中的作用地位還是有些不滿,哼著氣說道。

“切,狡辯,那時候部裏其他人都沒表態,隻有我大力支持了你侄子的這個計劃,你不感謝我倒罷了,還雞蛋裏挑骨頭,別你以為你年紀比我大,惹急了我,一樣扁你!”陳袛說著說著,竟然冒出了一句市井俚語,讓劉協等人聽得大笑。

當然,這陳袛與董和家裏有那麼一點遠親關係,同在中央工作後,兩家人就加大了來往的密度。兩人關係密切,斷不可能真的在這點事情上較真,因此大家也不虞他倆吵起來,就麵帶笑容在旁邊看戲,也算一味調劑了。

這陳袛在中央職位不是很顯眼,身為農業部副部長,平時可是沒這種跟皇帝同桌的機會的,其他幾名副部長多多少少都有些拘謹,不想他卻是談笑風生,開玩笑作狡辯,樣樣來得,一點都沒因為劉協的身份感到緊張。劉協在曾遠誌來之前,確實有那麼兩分鍾無聊的時間,就是因為在座的除了諸葛亮,其餘都是第一次跟皇帝這麼近距離的接觸,不敢輕易說話。這時在陳袛的串連下,這桌的其他人也漸漸開始從黃河懸河的話題延伸,逐漸交談了起來。

隨著劉協這桌主席的談笑風生,整個大禮堂的氣氛逐漸開始熱鬧,大家都沒有了一開始小心翼翼的動作。畢竟,河縣官員需要接觸中央領導的機會,中央官員需要從基層官員了解基層執政中的問題,大家可不想浪費時間在那發呆,整個禮堂逐漸就變成了一個超大會議室一般,談論時政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當然,談論得最多的,還是剛才曾遠誌提出的黃河懸河問題。因為此時此刻,就隻有他一人走上了前台向皇帝提了一個問題,非常顯眼。因此,當他下來後,許多相熟的河縣官員就圍著他,向他詢問他跟皇帝提的是什麼問題。

這個問題已經提交給了皇帝,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沒什麼保密的必要,於是曾遠誌就給詢問的同僚說了出來,大家一同討論了起來。畢竟黃河的威脅,對處於黃河岸邊的河縣來說,也是極其危險的。現在雖然大頭給曾遠誌占去了,但如能提出一兩個有建設性的意見,被中央采納,也未必就不能得到賞識,獲得提撥的機會。

陳袛和董和談開了話題,同桌了十多位中央官員也活躍了起來,左右交談著各自在中央、地方上的所見所聞,交流心得,探討方針政策。劉協一邊聽著諸葛亮和陳袛等人高談闊論,一邊暗自思索黃河治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