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最外麵的一名侍衛發現了我,夢遊般的輕呼了一聲“殿下”,旁邊的幾個侍衛一起回過頭來,趕緊和這時才清醒過來的第一個侍衛跪下道:“恭迎太子殿下千歲。”
其他人回頭一看,雖然沒見過我,但這時我身後跟了幾名侍衛,而且研究院的護衛也在給我行禮,知道我就是太子,連忙跪下行禮。
我走過人群,來到鄭渾麵前把他扶了起來,接過他手裏的鋼錠,拿起旁邊的釘錘敲了一下,鋼錠發出“鐺”的一聲清脆的聲音,正是鋼材特有的聲音。我激動地對鄭渾道:“鄭渾,你立大功了,你給我大漢的功勞是無與倫比的,太好了。來人,賞鄭渾黃金百兩。其餘鐵匠也一人賞一百兩白銀,研究院的其他人也一人賞一百貫錢,今天我就在研究院和你們一起吃飯,和你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所有的侍衛都發出了興奮的歡呼,因為他們知道我不會因為他們的“無禮”而責怪他們。其他人看我沒有生氣,也跟著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
我叫人進宮調來了幾名廚子作菜,太子宮的廚子做的菜確實不同凡響,一幹人等都吃得肚子圓圓的,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研究院。
飯後,我把鄭渾單獨叫了出來,叮囑他以後要仔細煉鋼,仔細記錄各種數據,爭取早日得到七鍛以上的優質鋼材。並告訴他,隻要他把七鍛鋼煉出來了,就以他的姓氏命名“鄭鋼”。
鄭渾本來今天煉出了鋼材,又得了我的巨額獎勵,就已經很興奮了。現在聽我說要用他的姓氏命名鋼材,更是激動不已,發誓一定早日完成殿下布置的任務。
鄭渾兵器研究院的第一爐鋼全部打成了刀劍、匕首等兵器裝備了我的侍衛。成為全天下第一支成批使用鋼製兵器的士兵。
當然,我的研究院是保密的,沒有幾個人知道。否則要是讓朝廷中的那些人知道的話,還不知道會把我的研究院折騰成什麼樣呢。這樣我的鋼材也就沒有人知道了,我又加派了十個侍衛守衛兩個研究院,除了安全的考慮,還有就是防止泄露這兒的秘密。
兩個月後,研究院煉出了第一爐七煆鋼,堪比現代的普通鋼材了。鄭渾作為今後的大中華帝國的首席科學家終於有了自己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
[注:平爐煉鋼的發明者是德國人威廉-西門子。大約從1846年起,他就開始研究燃料的效率問題。1856年威廉-西門子和他弟弟弗裏德裏希-西門子得到一項將蓄熱原理用於所有需大量熱能的爐子的專利。最初,此法主要是用於玻璃熔化爐,可節省50%的燃料。將此法用於煉鋼,是在爐的兩端建有放置“磚格”的蓄熱室,磚格先由煉鋼爐排出的熱氣加熱,然後把要進爐的空氣預熱。用固態燃料試驗時,很不順利,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爐灰堵塞了蓄熱室的磚格等。1864年法國人馬丁改造了爐體,又采用了威廉-西門子用蓄熱提高爐溫的辦法,用生鐵和廢鐵煉出了優質鋼。1868年威廉-西門子用生鐵和鐵礦石煉鋼成功。這種煉鋼法被稱做“西門子─馬丁煉鋼法”。由於這種煉鋼爐形狀低平又有一個平展的熔池,所以被稱為“平爐”。這種煉鋼法也稱為“平爐煉鋼法”。
平爐煉鋼時,經過下層蓄熱室預熱的空氣和煤氣被送入上層熔池,在鐵水表麵吹拂、燃燒,能夠比較完全地將鐵水中的碳和其他雜質氧化,得到優質的鋼。雖然平爐冶煉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24小時),但熔池非常大,一爐便可煉上百噸鋼水,產量很高。而且原料不限於生鐵,廢鋼、鐵屑、熟鐵、鐵礦石均可,煉出的鋼質量穩定、均勻,所以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