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整個10月28日晚到10月29日早上的戰鬥,攻守雙方在烏拉瑪的城牆上進行了多次慘烈的爭奪,匈奴士兵曾一度登上城牆達200多人,占領城牆達30多分鍾,最後才在馬騰身先士卒的帶領下撲滅了這次危機。這一個晚上的前半夜,133師又損失了好幾千人,要不是在淩晨的時候得到援軍已到,休息幾個小時後就能投入戰鬥的消息,守城的士兵能不能堅持下來還真的說不定。
因為關羽的部隊連續多天來的日夜行軍,別說打仗,走路都成問題了,所以他們必須在城內休息休整幾個小時才能投入戰鬥,從29日淩晨到早上的戰鬥,還是要靠133師自己來支撐。不過,已經得到支援的兄弟部隊到達的133師全軍上下爆發了巨大的戰鬥熱情,盡管戰鬥一樣的慘烈無比,但從淩晨到早上,133師的官兵始終沒有再讓匈奴士兵踏上烏拉瑪的城牆一步,所有的敵人都在登上城牆之前被華軍士兵頑強的消滅了。
10月29日早上8點20分,第一批接替守城的131師第三旅兩個團的部隊登上了城牆,換下了已經疲憊不堪的133師守城的士兵。當接替守城的第三旅第一、第二團的士兵看到城牆上血肉橫飛的慘景和那些看似要倒下卻仍然沒有倒下兄弟們時,所有的戰士都留下了激動的熱淚。
是他們!是他們在匈奴大軍的突然襲擊之下,在全國人民還在進行國慶狂歡,在所有的兄弟部隊都來不及趕到戰場的時候,用他們不到10萬人的血肉之軀,抵擋住了匈奴大軍30多萬人日夜不停的攻擊,死死的定在烏拉瑪,阻擋了帖木兒南下西域的唯一路徑。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帝國軍人,是整個中華民族最終屹立於世界之巔的基石,他們在西域頑強的戰鬥,就是中華帝國100萬大軍踏上征服中亞、征服歐洲的戰爭的序幕。最終,第三軍區133師被中央軍委授予帝國英雄部隊的稱號,並保證無論將來如何改編部隊,133師的番號永不撤銷。這是中央軍委授予規模最大的部隊的特殊番號,這一番號永遠保存,是全國參軍將士最想去的部隊,所有的軍人以能夠進入133師服役為榮。
接近兩萬人的帝國軍人含著熱淚接替133師的英雄們投入了守城的戰鬥,兩個小時後,剩下的一個火槍團的士兵也修整完畢,投入戰鬥,這一批生力軍完全斷絕了帖木兒繼續攻城的希望。因為要把131師第三旅打殘到133師那種程度,起碼還要兩天的時間,而且133師休息一段時間後,在第三旅危險的時候他們仍然能派出1萬人左右的士兵進行輔助作戰,所以,隨著第三旅的到來,帖木兒的末路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