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山下巧遇(1 / 2)

徽州境內群峰參天,嶺穀交錯,溪水回環,到處清榮峻茂,而論峰巒俊秀、山靈水秀當首推齊雲山。

初唐年間,有位棲霞道長隱居與此山中,餐風飲露,修真練道,無意中在山中天門岩洞中得到一部古卷,乃前朝名士為避亂世在此洞中修行所留遺物。

古卷上記載著各種法門秒術、功夫心法,奇妙幻化、威力無窮。

道長本是練武之人,得此奇書,潛心修煉,終有小成,逐於齊雲山上開宗立派,將所學傳於門徒,世人皆稱其為“太真聖人”,其門派統稱為玄武門。

又因其教派所尊玄武大帝,乃百鳥銜泥所塑,十分靈驗,致使齊雲山常年香火日盛,民間稱為“玄帝香火”,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不遠千裏而來。

加之齊雲山境內幽深奇險,山高水秀,層巒疊蟑,氣象萬千,引來了無數想來此修身參道的高人奇士們。這些人中不乏有不少莫名而來,想偷盜古卷之輩。

太真聖人因恐古卷寶典落入歹人手中,將古卷重新珍藏,並將自己從古籍中所學所悟傳於五大弟子,令其相互牽製,共同光大宗派。

五大弟子散居於齊雲山三十六奇峰、二十四洞泉間,設派招徒,共傳香火,宏大門楣。

各派又尊大師兄創立的劍真派為教首,聽其引領行事,謹尊真人遺命,恪守門規。又因劍真派教規森嚴,收徒審慎,寥寥數百年,門徒甚少,外人難以參勘其詳,越發神秘異常。

山北麓的岩前鎮是出入齊雲山的必經之地,偶爾有道人下山來采辦,世人才能得以一睹真容。

到了南宋乾道年間,小鎮日漸興旺。鎮上小橋清溪、古樹蔥榕、田園青翠、粉牆黛瓦好一派富饒的景致。

鎮外橫江的江麵上搖來了一隻小舟,除操舟的船夫外,舟中隻有父女二人。那年長的男子須發雖已斑白,但眼神炯炯如炬,一望便知並非尋常之人。

那女孩子年約十三、四歲,一身鵝黃羅衫,挽著兩個雙發髻,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靈動非常,襯得精致的臉龐異常美麗。

她依在男子身旁,問長問短,顯露出一片天真與乖巧。

這時候已經炊煙四起,幕色蒼茫,船家正將船頭漸漸靠攏到岸邊來。

船上的父女倆收拾行裝正準備登上岸歇息,忽然看見大路上一位年輕道人匆匆地走來,腳步起落極其輕快。

那人青布長衫,頭戴鬥笠,大步獨行風度翩翩;背上斜插一柄長劍,劍柄上的黃絲穗子隨風飛揚,實在是氣概非凡,令人側目。

暮光之下,那道人越走越近,中年男子定睛一看,將來人看得分外清楚,不禁高聲喊道:“來者可是齊雲山劍真派的楊賢侄?”

年輕道人聽聞一驚,連忙停住腳步,抱拳作揖道:“請問來者尊姓大名?”

中年男子高聲說道:“賢侄,我是恒山派的周佑光呀!”

年輕道人驚呼道:“啊,原來是周師叔,恕在下眼拙沒有認出來,實在慚愧。周師叔許久未見蒼老了許多!”

“故年一別,不想會在此重逢!國破家亡,山河全非,怎不令人憔悴呀!“說完周佑光淒然落淚。

年輕道人歎氣道:“可恨那金兵占了我大宋河山,殺人放火,奸淫擄掠,害得老百姓遭了殃,唉——!還是暫且不提了罷,不知您老此次為何而來?”

周佑光將小女孩拉到身邊,說道:“我此次是帶小女來投奔劍真派張真人的,來,綺雲快見過你楊眉師哥。”

那女孩聽了父親的話,走過來抱拳行禮。

楊眉忙還了禮,說道:“我看師妹滿麵英姿,雷霆利落,料想武藝一定非凡。”

佑光忙擺手道:“過獎,過獎,小女隻是會一些粗淺功夫罷了。”

楊眉親切地說:“您老既然是來投奔師傅,那就隨我入住旅舍,明日待我采賣後,一同入山,可好?”

佑光大喜道:“好呀,我今夜必要與你好好敘敘舊。”

周氏父女背起行囊包裹,跟隨楊眉到鎮上落了腳,要了一些酒菜,對酌話談很是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