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戰爭之神(4)
第五十五章 戰爭之神(4)
看著猶豫不定的耶律德光,和帳中壁壘分明幾乎是針鋒相對的漢人和契丹人,行軍掌書記耶律安博唯有苦笑,平心而論,他更想讓大軍攻取開封,但就個人胸襟而言,深受漢學熏陶,自視甚高的耶律安博絕對不是如同一般契丹將領所想的那樣,在開封城內大肆搶奪財物婦人。除了看一看汴河的風月,大寧宮的輝煌之外,他更感興趣的是存在皇宮內浩如煙海的典藉圖書。據漢人的史書記載,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進入秦國都城鹹陽之後,手下將領忙著搶錢搶女人,隻有蕭何封存了秦國的圖書,之後靠這些圖書輔助劉邦最終成就帝業。耶律安博一向認為,自已將是契丹的蕭何。就算拋開憑這些書藉謀取天下的雄心壯誌,單單就是將自已和這百萬部書一起關在一座大房子裏,沒有人打擾,整日整夜地閱讀原汁原味的漢族文化精華,那絕對也是無比快活,不虛此生。而此生的最高理想,就是滅了晉國之後,組織人手,親任主編,用漢文為亡國修史----漢人能做的,契丹人一樣能做,而且還能做得更好!
“安博,他們說得都有道理,本汗實在難於決斷,你怎麼看哪?!”
耶律安博正想得魂不守舍,竟然沒有聽到耶律德光的問話,耶律德光皺了皺眉頭,再問了一遍,驚醒過來的耶律安博嚇出了一身冷汗,看一看帳中目光炯炯的契丹諸將,低聲道:“回大汗話,複晉軍所言甚是,不過微臣以為,阿魯隱所言較為有理,取道青州回國,當是善計!”
怎麼想是一回事,怎麼說又是另一回事。無論誰對誰錯,耶律安博必須站在契丹人的陣營之內,堅決維護契丹人的利益,絕不能讓外族人對契丹事務握有主動權!所以契丹人合力將奪占中渡橋,立有大功的高模翰留在了恒州,極力阻止他在南征中立更大的功,奪取更大的權力。
當契丹人發現盧龍節度使和複晉軍在南征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並且表現出極強的離心趨勢之時,又團結起來唱反調,寧願放過唾手可得的開封,也不能讓這些漢人上位!
耶律德光愣一愣,強笑道:“連安博也是這麼說?哈哈,那本汗就真該好好再想一想啦!”目光之中,透出掩不住的失望。
耶律安博心知肚明,自已模棱兩可但又具有偏向性的話顯然不是耶律德光想聽到的。作為晚輩和下屬,耶律安博實在太了解耶律德光了,這個被述律皇太後強行扶上皇位的二皇子非常明白,述律平再強悍,再殘忍,殺再多的人,都無法掩蓋大皇子耶律倍才是太祖耶律阿保機屬意的繼承人,他隻是一個仗母欺兄奪位的小人----用漢人的話來說,就是得位不正。因此他迫切需要在族人麵前證明自已不但不比耶律倍差,而且強的還不是一點半點。如果說大皇子耶律倍以打下漢化極深的渤海國的功績使自已的聲威達到頂峰的話,那麼隻有收服漢文化本源的南朝才能算是完美地勝出-----耶律德光確實一度做到了,收了比自已小十幾歲的大晉皇帝石敬瑭作幹兒子,但石重貴的反抗卻將這個完美的勝利打得粉碎,冥冥之中,是否上天也一樣認為,耶律德光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契丹之王?丟盡了臉的耶律德光不得不,也必須重新收服南朝,再次向臣民們證明契丹之王的合理合法。
問題在於,除了所謂的得位不正,契丹之王和南朝皇帝在某種程度上驚人地相似,就是即使在自已的地盤上,也無法一言九鼎。石重貴被強大的節鎮們時時牽絆,耶律德光何嚐又不是處處受到上京述律皇太後的製肘,連南侵的糧草都要遮遮掩掩的籌集?一旦攻擊開封失敗,屯兵堅城之下,師老兵疲,被迫無功而返,將士灰心那隻是小事,來自上京皇太後的怒火和責問,皇太弟的挑撥離間,才是真正的難以麵對。
耶律圖魯窟的法子雖然保守,但絕對可以在述律皇太後麵前交差,而且也很合她的心意-----在契丹境內,不附和耶律德光未必有事,但要是和述律平不對付,必定有性命之憂。現在,那些漢人,就是在挑釁述律平的底線,鼓動契丹人為他們火中取粟!
“耶律書記差矣!黃河天險封凍,我契丹大軍如履平地,此天意也!若趁勢而進,定可一鼓蕩平晉國餘孽!澶州西南不過百裏,便是白馬津渡口,一過白馬津,便是滑州,李節帥曾駐節滑州,門生故舊極多,當可說降城池,滑州之後,便是開封!此千載難逢之良機,這顛覆晉國的百步行程,我大軍已走完九十九步,就隻差一步!隻差一步啊!“盧龍節度使趙延壽手舞足蹈,滿麵通紅,擅拳裸袖,目光如炬,毫無顧忌地逼視契丹眾將,似乎他才是赤心為主的大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