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地區雄據燕山、南臨渤海、扼守華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戰全麵爆發以前,冀東地區包括京東、津北22個縣,總麵積約為4萬平方公裏,人口約為630萬。
抗戰時期,以唐山為中心的冀東地區,抗日烽火不斷向熱河和遼西走廊推進,抗日區劃由冀東地區發展為冀熱邊區、冀熱遼邊區。在那烽火漫天的歲月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冀東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與日本侵略者、漢奸走狗、封建殘餘力量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搏鬥,奮勇殺敵,保家衛國,以世人矚目的戰績,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日寇入侵,冀東人民淪為水火
“九一八”事變後,僅僅4個月,由於不抵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瞬間淪於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之下。隨之,日寇為實現其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首先把侵略魔爪伸向東北通往內地的咽喉要道——冀東,這一地區隨即成為敵我爭奪的灘頭陣地。
1933年1月,日寇在山海關製造事端,中國軍隊奮起自衛,長城抗戰爆發。4月,日寇占領冷口、遷安等地。5月17日,唐山淪陷。5月31日,國民黨當局與日方簽訂《塘沽協定》,長城抗戰宣告失敗,一大批抗戰仁人誌士被出賣。
此後,冀東在軍事上已無中國軍隊,在行政管理上“將其施政一切,隨時申報日軍”,實際上成為名義上保留中國行政權的日本占領區。1935年11月,大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了依附於日寇的傀儡政權,始稱“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後改稱“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打折反共的旗號投降日寇,冀東正式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在日偽政權的統治下,被國民黨出賣的冀東地區,如同“被捉弄著離開了祖國管轄的一塊土地,在這裏充滿著所羞辱、所悲憤的一切”。當時的社會情況為:
日寇進行殘酷的軍事政治統治,冀東人民的生命朝不保夕。
日軍在各主要點、線建立據點,駐紮軍隊,進行嚴格的軍事控製。在各縣、各主要部門均設有“顧問”和特務機構。在基層實行保甲製度,百姓被嚴密監控,動輒遭受酷刑或投入牢獄。1940年至1944年間,日寇在冀東地區製造的慘案就有數百起,冀東平均每天有100多名共產黨員、八路軍和無辜百姓慘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人民群眾完全喪失了基本的人權。
日寇進行空前的經濟掠奪,冀東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1934年後,日本瘋狂地向這一地區走私貨物,民族經濟受到嚴重摧殘。據海關統計,僅1935年8月1日至1936年10月4日間,經由冀東偷運入境的日貨計有9000多萬噸,偷漏關稅合國幣3460多萬元。由此造成三分之二的工廠倒閉,三分之二的店鋪停業,物價飛漲,失業人數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日寇還大量掠奪冀東地區的物質財產。據不完全統計,掠奪長蘆鹽上億噸、開灤煤2862萬噸、糧食166億斤等,致使冀東地區的寶貴資源慘遭破壞,冀東人民祖祖輩輩積累的財產被洗劫一空。
日寇進行卑鄙的奴化教育和毒化侵襲,冀東人民的精神遭受嚴重摧殘。
在文教領域,日偽政權全麵修改了各類學校的教科書,刪去了帶有民族意識的內容,並廣泛設立日語學校,灌輸“王道文化”。在新聞出版領域,他們發行偽報刊、開設偽電台,開展奴化宣傳。在各項活動中,他們逼迫升日本旗、奏日本歌、寫日本標語,進行思想意識滲透。更有甚者,為麻醉、腐蝕人民的身體和意誌,日本侵略者還在冀東地區大力推行旨在使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毒品、賭博、娼妓“三毒”政策。僅1935年一年,唐山因吸毒死於街頭者就有2000多人,平均每日7人,“三毒”之禍令人驚駭。
日寇製造慘絕人寰的“無人區”,冀東人民蒙受了戰爭史上罕見的災難。
1939年至1944年,日寇為封殺抗日軍民,在冀東及其以西的長城沿線製造了5萬平方公裏的“無人區”,並“實行拔根斷源式的摧毀”。在這裏,日寇武力逼迫群眾背井離鄉,集中到“人圈”生活,對不從者,“追殺射擊”,“不問任何理由槍斃”,致使我上萬名黨政軍人員在這裏遇難,10多萬平民百姓死於非命。在這裏,有380多萬間房屋被燒毀、拆毀,1.7萬個村落全部被夷為平地。在這裏,有20多萬人被迫充當勞工,有不計其數的婦女被糟蹋,有千萬頃良田被“割掃”。在這裏,所有的生產工具、生活物品均被毀壞。整個“無人區”不啻於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