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仰望新家園(1 / 3)

陳星帆看著眼前的數據影像,顯得有些疲憊。隨後他拿起了身旁在失重狀態下漂浮的水瓶,喝了兩口。然後側著頭,望著舷窗外的景se,深深歎了一口氣。

在舷窗外是一顆淡藍se的星球,它的距離是那麼近、體積是那麼大,以至於整個舷窗所能看到的隻有三分之一的星體。這就是人類迄今為止找到的第二個家園——天源星,arden。

以地球曆來計算,現在是2514年,陳星帆一直認為他們需要一個全新的曆法係統,不過新曆法的設置目前還在議題中,反正這隻會是時間問題。說說陳星帆吧,從名字來看,他是以前地球亞裔人。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都會取中文名和英文名。實際上,他最先登記的名字是斯塔賽爾-陳(),中文名取了starsial的意譯名字——星帆。

陳星帆正在注視著的這顆星球,是距離地球11.9光年遠的g型恒星係統的第五顆行星——天源星。如果從地球的角度看過去,他處於鯨魚座的位置,在遙遠的過去,地球上的人們把這顆星叫做天倉五、拉丁文記做i,即鯨魚座t星。它有著太陽78%的質量和52%的亮度,是太陽係附近最接近太陽的恒星之一。500年前人類已經在地球利用徑向速度法、引力透鏡等手段發現了天倉五具有行星係統。300多年前人類才具備了高速星際航行的能力,使得恒星際探測成為可能。200多年前,人類的無人探測器確認了天倉五的第五顆行星,當時命名為天倉五e,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它的質量達到地球的3.8倍,距離主星天倉五的距離在0.55-0.6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55%-60%之間,因此受到來自主星的輻she比地球接收到來自太陽的輻she要高1.6倍,加上更加濃密的大氣層導致更強烈的溫室效應,使得地表的平均溫度達到90c。幸運的是,天倉五星係內數十倍於太陽係的冰彗星在早期多次撞擊天倉五e,使得其表麵超過92%的麵積覆蓋著液態水,並且吹散了一部分溫室氣體,從而降低了溫室效應影響,避免它成為像金星地表那樣的人間地獄。天源星兩級的氣溫最低可以低至30c以下,其兩級的海洋中存在著不少浮遊型生物。以那是的技術力而言,若對大氣進行改造,加以時ri人類完全可以在其地表生存。

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要不然人類為什麼要花費200多個地球年的光yin來到這個遙遠的恒星係?在第一批人類到達這裏後,天倉五被正式改名為新arden,人類在地球外的第二個家園。

沒錯,人類花費了200多年的時光才來從地球來到天源星,具體來說是217年。如此漫長的時間對於早些時候的人類來說是無法想象的。好在人類21世紀末期已經逐步掌握了成熟的基因技術,在人類30多億個堿基對中找到了掌握著衰老的基因序列,越來越多的人在出生前就接受基因優化,使得人類的平均壽命在短短幾十年間翻了一倍,到23世紀,人類平均壽命已經達到189歲。

“至少在有生之年內能完成的宇宙任務才是有意義的”這個觀點強烈地左右著人們的星際探索思緒,因此即使在2240年前後,人類確切知道天源星的存在以及它適合生命居住的可能xing後,人類也依舊在探討:如此遙遠的恒星係究竟有無探索的可能xing和必要xing。

2254年,在當時地球聯合)星際移民平台得以在木星軌道上建設。“希望”號是一艘重達350萬噸的巨型星艦,並且需要搭載接近100萬噸的核聚變燃料,所有艦體原材料和燃料都在木星的大氣上以及水資源豐富的木衛四上獲取。建成後的“希望”號總長為1280米,後半段為燃料載具以及熱核火箭,前半段為四個du li的生活艙以及一些控製部位組成。四個生活艙以對向方式分布並且以自旋的方式模擬重力,使得生活艙內盡可能還原地表的生活環境。整個“希望”號在出發時搭載了3800人,這3800人並非都是星艦的cao控人員,而是這個“希望”號微型社會的組成部分,來自教育行業、新聞行業、科研技術行業、從政者、企業家、乃至藝術家,所有人都是jing挑細選的菁英,力求這3800人可以模擬出一個微型人類社會,並成為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希望”號理論最大可生存人數為5600人,可以允許部分人員在星艦上繁衍後代,當然總人數必須要控製在“希望”號的理論支撐人數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