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會試(前)(1 / 2)

“先生,這怎麼什麼都沒有啊”

李和向劉延拓問道。

劉重響也是一臉懵的看著劉延拓。

劉延拓四下看了看。

後世前門大街到天橋一代不都是商業街嗎,怎麼什麼都沒有啊。

劉延拓想了想。

“走回客棧問問”

劉延拓說完,便帶著二人一起返回了客棧。

可這不問不知道。

一問嚇一跳。

原來這個時候的北京城,最繁華的是城南廊房胡同和棋盤街一代。

基本在出正陽門往東。

另外城西,城北,城東都有商業市集存在。

但是都沒有棋盤街這裏這麼繁華。

因為正陽門是京城內城的正門。

向南就是天壇和先農壇。

六部和中央官署也位於正陽門之內。

所以在城南自然就彙集了大量的商業街區。

另一個中心便是城東。

從內城燈市一直向外延伸。

這裏是從通州來的槽糧和稅銀通道。

再加上進京趕考的學子。

自然這裏也是一大中心。

隻不過並沒有城南繁華。

劉延拓所居住的客棧,就位於城東外城。

了解到一切後。

劉延拓也算輕鬆了許多。

至少之前沒人看見。

否則還不得把自己當奸細抓起來啊。

第二日一早。

劉延拓便帶著李和,劉重響開始了北京五日遊。

在有六天就是會試開考的時間了。

開考之時,所有考生都要通過齊化門(後世朝陽門)進入。

而貢院就位於齊化門內。

齊化門不僅是考生進入的城門。

因內部設有糧庫和銀庫。

所以槽糧和稅銀也是通過齊化門進入的內城。

北京貢院布局可比廣東貢院不僅大,而且更加森嚴。

內外圍牆就有三重,每個角都有瞭望塔,用來監視。

除去三重圍牆外,東,西還各有磚牆,磚牆各開一磚門,門內有牌坊,東為明經取士,西為為國求賢,南牆外有磚影壁,牆之左右各辟一門,門內正中有天開文運牌坊,正中軸線有大門,二門,龍門,亦稱三龍門,門內有明遠樓,樓為三重簷,歇山十字形屋脊,樓下四隅各開券門,至公堂七間,尖山式懸山屋頂,前出抱廈五間,兩側有東,西大庫,東、西更道各設木柵,為東,西文場,各有號房五十七連,東文場內有官生號房六十一間,西北隅有小號房四十連,其它建築尚有總裁,副總裁,考試官,禦史等官員的公堂,居室,點名廳,守備廳,監試廳及刷印刻字,謄錄,受卷,彌封等處所。

考生進貢院時要經唱名,搜檢,領卷等極嚴的手續,並有軍隊負責警戒,吃喝拉撒都在貢院之內,形如囚犯。

對於參加過高考的劉延拓來說。

這貢院內的確給人感覺壓抑了許多。

但劉延拓確顯得異常輕鬆。

反正自己主要目的是一個合理的身份。

好讓自己在明朝混開。

至於考得怎樣。

劉延拓就不關心了。

就連尊師高文彬也說過自己隻要正常發揮。

考中問題不大。

所以這幾日劉延拓放開了手腳,四處玩耍。

幾乎把京城周圍各條商業街都轉了一個遍。

當然各種茶樓,酒肆也是劉延拓前往的目標。

畢竟如今會試臨近。

各地參考的考生也會留戀茶樓,酒肆。

高談闊論,談天說地。

如此熱鬧。

劉延拓又怎能錯過。

當然,劉延拓還不忘讓李和打聽一下京城的房價。

結果不問不知道。

一問嚇一跳。

最便宜的商鋪,兩進的也要八十萬兩以上。

位置還是非常偏僻,那後世的話說,就是五六環開外的價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