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烽火燎原-第五十二章 泄露天機
鐵血軍事會議以後,三個戰場上的進攻戰速度明顯減慢下來。日軍方麵也抓緊時間進行兵力調整。不管是中國派遣軍還是日軍大本營,都明白一個道理。鐵血的進攻緩慢隻是暫時的。這是一場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沒有理由停下來的,因為這關係到民族的生死存亡。
現在的局勢是鐵血占盡上風,作為被侵略的國家,是不可能停止戰鬥,而日本現在已經走上了不得不打下去的地步,因為他們也停不下來。
根據會議精神,鐵血的戰鬥序列進行了最大的調整。除去高層的人員,沒有人能看出鐵血這次軍事調整的最終目的。不過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次重大的軍事調整。甚至連軍隊番號都已經變動。
整個四月,鐵血部隊都在進攻,現在已經是月末。在五一這天,鐵血的軍隊正式開始進行重新整編。軍區全部取消,部隊進行了大範圍的重新編製。
這一次的部隊整編後,提升了很多新人軍官,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一貫神秘著稱和不可琢磨的齊天龍,讓這一次簡單的軍事整編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不但中國境內的各大黨派團體都在關注著,這一次曆史性的變動。和中國政局有著密切聯係的世界各國,也都十分關注這次鐵血的軍事變革。
讓世界為之矚目的原因是鐵血在軍事變革的同時出現的幾個新的兵種。這才是所有軍事強國關心的問題。
陸軍在原來的九個軍的基礎上(包括朝鮮的軍隊)擴大兵力。一次性把陸軍擴編成二十個軍。在南疆共和國的南疆軍歸建。二十個軍則組成了四個野戰兵團。番號第一到第四。每個兵團轄五個軍,十個師,兵力十五萬。
在朝鮮是第一兵團,司令周景林。第二兵團司令馬彪,由他負責武漢戰場。
第三兵團司令高建彬全部進入南疆共和國,第四兵團司令趙登禹,主戰場在遼寧,作戰區域東北和華北。
新組建了一個鐵血獨立兵團轄兩個軍。最讓世界矚目的就是這個獨立兵團,因為獨立兵團這兩個軍其中一個是海軍陸戰部隊,兩個師一個是海軍陸戰師,一個是空降師。另一個軍就是特種軍,一個是裝甲師,一個是火箭炮師。這個是裝備了一種中遠程火箭炮。最遠的距離可以打到千公裏以外的目標。
海軍也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在南疆共和國駐紮的三艘航母編隊,命名為鐵血南海艦隊。在青島港駐紮的五艘航母組成鐵血渤海艦隊。
空軍單獨成立了戰略轟炸機大隊。這支由鐵血三軍總司令部直接指揮的海陸空部隊組建完成的時候,第一個感到恐慌的就是日本。
內閣和軍部立即召開會議,緊急磋商應對的辦法。東條英機是相當明白,齊天龍既然毫不隱瞞這次的軍事調整,幾乎是透明的對外宣布,無疑告訴日本鐵血針對的目標就是日本的本土。
看看軍隊的種類和軍種的分配。連傻瓜也知道這是為了跨海作戰準備的部隊。可是日本現在又能怎樣?對於現在的經濟狀態已經頻臨絕境的日本來說,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鐵血一步步的做準備,而拿不出相應的辦法來應對。看著下麵這些人,一個個低著頭的樣子,東條英機連發火的心情都沒有。他陰沉著臉說道:“外相,你立即聯係美國,讓他們出麵設法和鐵血進行談判,爭取時間。隻有在東南亞地區得到補充,我們才能有籌碼和鐵血在本土作戰。”
“是”外相鬆洋岡右恭敬的答道。
東條又對著所有的人說道:“立即製定本土作戰計劃,加強防務,盡快確定鐵血的打擊目標做出防範。命令中國派遣軍加大在中國的進攻力度,不惜代價的把鐵血押到談判桌上來。和中國人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和在戰場上一樣能達到大日本帝國的目的。”
就在日本的最高會議在這樣一個簡單的結論散會的時候,鐵血的一切卻一分鍾也沒停止。齊天龍最大的動作,就是完成第二兵團的組建,馬彪也立即對武漢展開了進攻。
新編成的部隊在陣前完成部隊的改編,幾乎沒有停頓就向武漢的周邊發動進攻,因為有了蔣委員長的命令,江北的一切由齊天龍說了算。
既然讓老蔣擺一道,齊天龍也不是吃虧不說話的人。武漢方麵擺開了三路進攻的架勢。同時,江北行政專員的身份,命令已經進占合肥的31集團軍湯恩伯部出兵六安和合肥,向廬江進攻。新四軍在巢湖向無畏銅陵進攻,沿長江北岸進攻池州方向,切斷日軍三個師團的過江希望。鐵血第11軍在桐城,向安慶進攻,攻占潛山和懷寧,包圍日軍的第11,第5,第6三個師團七萬部隊。
鬆井久太郎和第11師團的內藤正一接到命令,向武漢撤退後。他倉皇的放棄合肥,向桐城和廬江撤退。可是在桐城,他卻被趕到的鐵血部隊截住以後,攻占廬江。準備向西退往武漢。
可這個時候,原來的第二集團軍已經在桐城到懷寧一帶設防,日軍沒能攻破防線隻好被迫停下來。就在這個時候,最先完成整編的第二兵團向日軍發起了進攻。
湯恩伯這次有了老蔣的手令,多次占了鐵血的便宜後,自覺慚愧。因此31集團軍的進攻還是很有力度的。現在在日軍的四個方向,鐵血集結了三個軍,六個師的兵力,總兵力達到九萬。
無論在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強於日軍,而且也占有兵力優勢,除了第31集團軍的戰鬥力相對弱一些以外,新四軍和鐵血第11軍的戰鬥力都是強悍的。
臨時負責這三個師團指揮的鬆井久太郎已經無路可逃,隻好擺出一副死戰到底的架勢。對於這樣的鬼子,三支部隊誰也沒放在眼裏。士氣就是這麼回事,軍心和士氣就是在勝負的比例中不斷的變化,現在中國軍隊的不斷勝利,已經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了作戰經驗和單兵素質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