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烽火燎原-第四十八章 42年的新攻勢(一)
四月的遼寧已經進入春季,可是寒冷的天氣正應了那句諺語“春寒料峭”一早一晚的寒意讓人還是感覺身處在冬天之中。中午出現的一縷的陽光讓出遊的人們感到了春天溫暖的氣息。
遼陽鐵血東北軍區司令高建彬正在和他的下屬開會。根據鐵血軍團總部的命令,經過一個冬天的休整,鐵血軍隊決定再次開始軍事行動,收複東北重鎮沈陽。
對於這次行動的關鍵點就是確保沈陽的工業基礎和工廠不被破壞,一點要完好無損的接手沈陽。
對於如何能保證沈陽的完整收複,總參謀部沒有指示,也沒有製定相應的計劃,大權已經完全下放到了高建彬的手裏。一個冬天的整頓,是鐵血建軍以來沒有任何軍事行動最長的時間。要說是沒有軍事行動也是指陸軍,整個鐵血的空軍和海軍就重來沒有停止過軍事行動。因此他們也是鐵血裏麵最累的兵種。
特別是鐵血的空軍部隊,在一個冬天的時間裏,出動大批的飛機,對日本本土進行不間斷的轟炸,一開始的時候日軍的飛機還進行報複性的轟炸鐵血的戰略要地。比如徐州,阜陽,濟南等地。可是鐵血擁有朝鮮這個天然的屏障,日軍隻能在中國戰場上起飛飛機對鐵血進行轟炸,在日本本土起飛的飛機是無法越過朝鮮而不被鐵血雷達發現。這樣的空戰讓日本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東南半島的軍事行動,南疆共和國的成立,使得日軍在東南亞的進攻停止不前。使得日本的經濟更加困難,現在的日本已經走到戰爭的盡頭,東條英機漸漸的失去了往日的狂傲,放低姿態和那些反戰人士進行商討,如何體麵地結束戰爭。可是現在中國戰場上占主導地位的是鐵血抗日政府,而日本對外的政治團體卻是重慶的國民政府,讓日本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
從37年到現在的42年,抗日戰爭整整的進行了五個年頭,齊天龍不想在繼續耗下去。經過半年的努力籌備,鐵血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再上一個台階。鐵血的部隊進行全麵整編,重新劃分戰區,調配兵力。盡到最大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又在遼寧境內成立了東北軍區。司令高建彬,參謀長楊萬坤,轄第三軍,第四軍,第六軍,第七軍。負責東北地區的對日作戰。
在阜陽成立安徽軍區,司令員馬彪,參謀長王希全。轄第一軍,第二軍,第五軍,第八軍。主要對長江兩岸的日軍作戰,目前是針對長江北岸的日軍部隊作戰。
在衡水成立了華北軍區,司令員衛立煌,參謀長李世全,轄第九軍,第十四軍,第九十三軍,第九十八軍。作戰區域是華北日軍,針對京津和內蒙的作戰。
鐵血地方的防務全部交給了地方守衛部隊。現在這些部隊的所屬兵力都調撥給第十八集團軍。對於鐵血的調整,各方麵都在予以關注,在朝鮮的部隊沒有什麼變化,唯一出現的增減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軍的兵力。現在朝鮮已經由原來的三個軍,變成現在五個軍的強大兵力。其中一個軍駐守在濟州島。一個軍駐在南海郡,三個軍在鴨綠江東岸。三軍形成了有力的防護網,這樣的安排。是不怕日軍趁機偷襲的。
對於空軍部隊也隨著地方軍區的劃分全部分派給各個軍區管轄。隻是成立鐵血軍團三軍總司令部。
齊天龍出任總司令。吳煥發任陸軍部長。昊鼎臣任空軍部長。劉占雲任海軍部長。林忠漢人任總參謀長。胡為坤任副總參謀長。總後勤部部長譚正岩。副部長徐廣源。
這樣調整過後鐵血的部隊高層到中層和到基層形成了係統的完整軍事體係。總司令部和參謀部立即對各戰區下達了隨時向日軍進攻的作戰命令。
最先行動的就是東北軍區,參謀部的命令很明確,這次進攻是沒有限製的進攻,作戰目標是解放東北。
當高建彬接到這個命令的後心,情的激動,他馬不停蹄的立即通知各軍長師長即刻趕到遼陽的司令部開會。對部隊的調整齊天龍是有目的的,東北軍區集中的都是原來東北軍的將領。
當高建彬宣讀了總司令部的作戰命令,會議室立馬變成了歡樂的海洋。也不怪乎這些東北軍的將領心情激動,他們哪一個不是懷著打回東北的心願參加鐵血的,歡樂之餘這些人第一個想法就是真心的感謝鐵血,感謝齊天龍。尤其是向周毓英和周光烈還有趙登禹這些人,當初齊天龍告訴他們,鐵血一定會打回東北。他們雖然沒有去懷疑這個決心的真實性,可是時間的推進現在他們都有了這樣的機會。
當初和日軍相比,鐵血乃至中國的軍事實力都相距甚遠。可是一點一滴的變化,在他們的不可置信中鐵血的軍事實力已經超過了日本。在三年多,不到四年的時間,齊天龍實現了他說的諾言,現在真的要打回東北去了。遼陽鞍山,錦州,阜新,本溪這些地方的解放,已經讓這些將領知道齊天龍實現了他當初的承諾。此刻他們的內心猶如翻江倒海之水,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