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遭遇強力阻擊,以第6師團的戰鬥力會被消滅半個聯隊。這樣的話誰會相信。給養問題?攻占南京的時候第6師團也是沒有糧食,不吃飯也能進攻,最後還不是第一個衝進南京城,就是因為給養問題也是今村勝次無能。當初穀壽夫為什麼能辦到,大日本皇軍會因為給養問題停止前進?
懷著這樣的想法,中井良太郎沒有下令退回羅縣,反倒下令加快進兵的速度,搶占息縣後進攻淮濱,他要獨領這份功勞,讓那個公子哥知道什麼是軍人。
接到日軍在繼續向前推進,反爾加快了速度。周雲常常出口氣,他不明白齊天龍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吸引日軍向前。根據情報得出的結論:日軍第106師團現在的戰鬥力絕對不比第6師團差,以一師一旅的兵力,要消滅日這夥戰鬥力強悍的師團要付出多大的傷亡。
因此幾次想讓齊天龍改變計劃,都遭到了拒絕,到最後周雲電報請示中央,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軍委的回電非常的快,讓他把指揮權交給齊天龍,自己盡力協助這次戰役。
這個決定,讓周雲開始重新看待齊天龍。組織紀律性極強的他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把指揮權交給了齊天龍。
齊天龍本不想接過這個部隊的指揮權,周雲的不配合讓他有些惱火。這讓他想到當年皖南事變時的情景,如果葉挺將軍和項英能更好的合作,悲劇也許不會發生。
不僅對這些人的教條感到失望,因此毫無猶豫的接過了指揮權。不過,讓齊天龍感到欣賞的就是周雲的態度並沒有因為被剝奪了指揮權而有一絲不滿,一樣盡心盡力的協助齊天龍的工作。對這樣的胸懷,齊天龍是真的佩服,看來當年前輩們最後能取得全國的勝利憑借的也絕對不是僥幸。
接過指揮權後,齊天龍把部隊進行了一番調整,在114師個抽出一個團返回羅縣附近潛伏,日軍離開羅縣後立即攻占羅縣斷絕日軍的退路,而在兩邊的兩個團和正麵的一個旅仍然是一個敞口的伏擊陣地。
直到日軍第6師團停止進攻後,還是繼續向前,齊天龍才放心的告訴周雲全部的計劃,聽得他臉色都變了,感情戰鬥可以這樣打,雖然現在知道這一仗必勝,但是對部隊的傷亡還是有些不忍。
齊天龍本來不想和這些人說什麼,看到周雲的不理解表情說道:“周軍長,本來你們有你們的作戰方式和原則,我不想多加幹涉,可是現在是鐵血在戰鬥,每一個戰鬥環節必須符合整體戰略。有時候犧牲是在所難免的。大家都不願意犧牲,那麼抗日什麼時候會勝利。慢慢來是基本的抗日理念,持久戰也不是錯誤的,但是你研究馬列主義當知道辯證的看待問題。不能機械和教條的看待問題。理論的東西是在變化中上升。在一定的量變後就會發生質的變化。這一道理,不但在哲學中講得通,在軍事當中也是有道理的。國家和軍隊戰爭的目的無外乎是保護百姓利益。離開保護本質上的東西,軍隊就是軍閥,所以一切要以人民大眾的利益為先導。”
齊天龍的一番話讓周雲膛目結舌,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國民黨軍官會有這麼深的共產黨理論。有一些道理好像已經超過了對馬克思理論的研究。這是怎麼回事?對齊天龍說的話覺得有道理,又說不出道理在哪裏?一時間臉色變幻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齊天龍在心裏狠狠的得意一下,這些道理就是周副主席聽了都說是精辟的言論,也都倍加推崇。這些可是第三代領導人和第二代領導人用多少彎路總結出來的經驗,焉能是一個小軍長能理解的。
周雲暈暈乎乎的坐在那裏細細的琢磨齊天龍說過的話,齊天龍已經在這樣的狀態下脫離出來。完全沉浸在未來戰局的策劃當中。現在看來阜陽方向,日軍這一次進攻已經注定要失敗。那麼根據現在得到的報告知道,鄭州也已經沒有懸念,唯一是濟南的戰局還沒有到明了的地步,齊天龍心裏是有把我的。這一次日軍,沒有占到任何便宜。接下來該往什麼方向發展,如何才能盡快的結束戰爭。這些都是齊天龍要深思的問題。
此時, 136旅團轄兩個聯隊逼近息縣的113師532旅的防禦陣地。就為了全殲這隻新組建的日軍師團,齊天龍下了最大的本錢。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讓周雲懷疑自己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使得第八軍得有不小的傷亡。在關鍵時候延安卻把指揮權交到自己的手裏這是多麼大的信任,這讓齊天龍很長時間心裏充滿了感激之情。對自己見過的那個偉人充滿濃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