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家在爸爸去世後就隻剩下一畝的水田,隻要自己打理好,一家人絕對足夠吃了,小虎這小家夥現在不能吃飯,所以家中吃飯的人也隻有四個人,其中三個女人,一天跟本就吃不了多少。
等村民散去後,張華又來到倉庫中拿了兩把木杷,還有幾個水盆,叫上舅舅他們‘舅舅,我們現在去將水田裏育秧苗的這邊給弄好,這兩天馬上要育苗了。’
舅舅他們聽說有活幹了,每人都拿著一個水盆,鎖上門,全家十幾個人都出動。
張華又從二伯和張生他們幾家借來幾把木杷,聽說張華馬上去整理育秧田,好幾家村民都過來了,他們想讓張華多育點秧苗,到時候弄些栽到自己水田裏,張華看見他們也來幫忙,也就沒有拒絕。
一行四五十個人來到田間,手裏有木杷的人先下去,從正中間用木耙將水底的泥都堆積在一起,弄成一道長長的田坎,將兩邊個隔開,這隔離帶為了弄得結實點,弄成三十厘米寬,高出水麵四十多公分,二十多人拿著木耙弄起這隔離帶倒也快得很,隔離帶弄好後這些人來到田邊,用木杷舀起泥巴將田坎上的裂縫給封死,而其他人拿著盆子在隔離帶的這邊將水給趕到那邊。
幾十個水盆一齊開工,這邊的水田很快就露出水麵來,拿著木杷的村民下到田中,用木杷將這半畝田弄成寬一米一的小塊,連接的地方弄上一條深五厘米的小水溝,隔兩三塊弄一條深點的排水溝,挨著田坎的那水溝弄得有點深,田坎上那條通往外麵的排水渠弄得比田中的泥高出幾公分,防止育苗的時候下大雨。
弄好育苗田後各自回家,晚上吃飯的時候外公看著張華問道‘華子,你這些機器是哪裏弄的啊?’
‘從一個朋友手中買下的,聽他說好像是國外產的,管它是哪裏的,隻要好用就行了,我又不是拿去賣。’
外公點點頭‘嗯,你說得對,家裏也不缺錢。’
第二天早上,在練完武後,張華又交給靈兒一件工作,將倉庫中的稻穀拿出一袋子倒在門前的水泥地上,叮囑她瞪太陽升起後,記得常給稻穀翻曬。
等張華上午回來後,稻穀也都曬幹了,從屋中拿來一個大竹筐,將稻穀裝進框子裏來到倉庫裏,隨後帶著框子進入空間,將竹筐放在水塘邊,讓水麵埋沒掉稻穀,隨後將蔬菜采摘後就出了空間。
來到水溝邊,看見那草長勢很好,隨後來到倉庫將水管拿到前院那口老水井邊,接上那壓井的出水口後讓靈兒將水管的那頭拉到水溝中,而張華搖著水井,很快那邊也有水出來了,一直要了差不多半個多小時,那水溝才隻有淺淺的一層,不行,這樣弄太慢了,也不知道要多久才可以將水溝灌滿。
下午吃完飯後張華來到倉庫後進入空間,那竹筐中的稻穀都全部發芽了,將竹筐給弄出空間,原本三十斤的稻穀此時最少有五、六十斤,好在張華身體夠強壯,要不然還真的拿這模樣辦法,在經過前院時,舅媽她們正在曬太陽,看見張華抬著的竹筐裏發好芽的稻穀,有是一陣驚訝‘華子,你這什麼時候催的芽啊?怎麼我們都不知道。’
張華指了指後院‘就在後院啊,你們都沒有去過那裏,當然不知道,走,我們去將這撒在田裏,等段時間就可以移栽了。’
這回又是全家出動,拿了幾個盆子。院外的村民見到張華手中催好芽的稻穀,雖然心中驚訝,但還是跟在一起來到水田邊,將筐中的稻穀倒進幾個盆中,每人抱著半盆,腳站在那排水溝上,右手輕輕的抓起稻穀均勻的撒在田塊中,這一大筐也剛剛好將半畝田都給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