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從流氓到皇帝-第一百一十一章 兔死狗烹(九))
劉邦的這個態度是正確的,想法也是積極的,但當時大漢剛剛成立,而且中原大地又經曆了多年的戰亂,社會經濟急需休養生息,國內綜合實力亟需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殷切盼望能有個和平穩定的大壞境,所以對於北方少數民族匈奴的侵犯,派出大軍自衛反擊還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個度,以把匈奴人趕出原先的軍事分界線為止,再趁勢與匈奴訂立長效的停戰協議,這才是當前劉邦剛剛建立的大漢朝最明智的做法。
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劉邦犯糊塗了,當他派出去的那些停戰代表團的人看到了匈奴大營裏麵全都是一幫連走路都走不動的老弱殘兵的時候,以為這些匈奴人已經被他們英勇頑強的漢軍將士揍得差不多了,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了劉邦,劉邦很開心,決定要漢軍部隊全線突擊,衝上去將那些蠻夷匈奴人徹底趕回他們原先的老窩。
這時候,有個聰明人看出來不對勁,他就是先前那個勸說劉邦把首都從洛陽遷移到關中長安的那個婁敬婁先生,這個婁先生出身貧寒,當時首次見劉邦的時候連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當時就有人建議他去見新皇帝要莊重一些,借套新衣服去見劉邦,不料這個婁敬振振有詞,說什麼劉邦看重的是本事,而不是穿在外麵的衣服。還真是讓這個婁敬給蒙對了,他提出的遷都長安的觀點立即被劉邦欣然接受,並且好好的賞賜了他一番,從此這個婁敬就一直跟隨劉邦身邊,當起了劉邦的機要秘書兼顧問來了。
當時去匈奴大營裏的那些停戰代表團成員大多數讚同漢軍應該趁勢出擊,對麵已經沒有能抵擋漢軍前進的力量了,那裏有的隻是匈奴人的老弱殘兵,你們想他們連走路都費勁,何談衝鋒打仗與士氣高漲的漢軍將士廝殺?
劉邦當時就征詢了手下漢軍將領們的意見,大多數漢軍將領主張立即出擊進攻匈奴人,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劉邦聽得血脈賁張,心潮澎湃,他心裏在想:自己要是這次能夠將冒頓徹底趕回大漠,那我老劉的威名可就四海遠揚了,什麼蒙恬,什麼李牧,跟我劉邦比起來,太小兒科了,你們兩個終其一生也隻能將匈奴人趕出河套地區,看咱老劉,要麼不動,一動起來是一定要把匈奴人趕回大漠那邊他們的老窩去的。
在漢軍將領多數主張進攻匈奴人的時候,婁先生發表了不合時宜的言論:大家不要被匈奴人的表麵假象迷惑住,現在的這些匈奴人比不得以前的那些了,特別是現在的這個匈奴王冒頓,本事很是了得,他既然能夠接連打敗東邊的東胡國和西邊的月氏國,並且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幾乎統一了整個漠北地區,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冒頓不是個一般的人物,他這次來進攻我們大喊,有其目的的,雖然我們漢軍在開始的一係列戰鬥中取得了很好的戰績,但我發覺我們的對手都是以那個投靠匈奴的韓王信的軍隊為主,真正的匈奴主力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碰到過,這就有疑問了,那些匈奴兵的主力部隊到哪裏去了?難不成一夜之間他們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非也,我估計停戰代表團的兄弟們看到的隻是一個故意裝出來的假象,所以我建議為了安全起見,不要追擊進攻匈奴人,先看看形勢再作打算。
此時的劉邦正在興頭上,婁敬的這番話他聽了很不高興,流氓習氣就上來了,當場就大罵婁敬隻是個靠著兩片嘴唇撈官做的東西,竟敢胡言亂語,妖言惑眾,打擊士氣。嚴重影響了漢軍將士們的戰鬥積極性,應當重重處罰。
劉邦一怒之下,就將這個婁敬給關了起來,並且警告婁敬:好好的在牢裏給我呆著,等我打敗了那冒頓再來找你算賬。
婁敬被關進了牢裏,劉邦還對他說了這樣的話,這個鏡頭讓我們想起了四百多年以後的那個袁紹袁先生,他手下也有一個相當聰明的謀士叫田豐的,他也是因為勸說袁紹不要急於攻打曹操,而被袁紹一怒之下關進了大牢,曆史竟然在這裏如此的相像,而且劉邦和袁紹這兩個不聽手下謀士良言的家夥都最後打了打敗仗,被人家給打得一敗塗地,差點要丟了自己的老命,但同樣被抓進大牢裏的兩個謀士的命運卻完全不一樣。
婁敬的運氣要比四百年後的那個倒黴田豐好得多,他是碰上了劉邦這樣的人,雖然脾氣性格有點小流氓,偶爾還耍耍無賴習氣,但劉邦的大方向還是把握得住的,當他在白登山被匈奴大軍團團圍困了七天七夜後,靠著陳平先生的計謀終於僥幸跑出了匈奴人的包圍圈,回來後,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馬上就釋放了關在牢房裏的婁先生,並且對他賠禮道歉,虛心向他請教這次犯了錯誤的善後問題,而且以後事事都聽婁敬的主意,並且封他為侯,相當的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