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宋國來的民眾一聽,官府的決定很公道,紛紛同意。所以各家紛紛聚在一塊商量了一會,就到那邊一字排開的幾張桌子前登記去了。有的一家來的人多,還臨時分家,準備多分幾份地;有的隻來了個光棍,想先把地拿到手,一路要飯過去都行……

“姓名…籍貫…戶主是誰…家中幾口…要哪等地…我建議你到離這比較近的xx地方去,怎麼樣?”辦事人員登記的很詳細。

終於第一份地契誕生了,一群沒排隊的紛紛過來圍觀。

“咦,不對,和我以前看過的地契不一樣嘛!”一個識字的百姓嚷道,“你們看,這地契規定隻能使用和繼承,沒有所有權…也就是不能買賣,而且連續三年拋荒國家要收回!”

“大人、大人……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不久,密密麻麻的百姓把主事的官員團團圍住。

“你們這些刁民,吃飽了沒事幹。皇上皇恩浩大,可憐你們沒地沒飯吃,所以才把國家的土地分給們,還給你們免稅…你們說,天底下曆朝曆代哪有這樣的好事?皇上說了,為了防止有些人好吃懶做,分了地就拿去賣錢,所以這地契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你們隨便種多久就都行,還可以傳給子孫。大家聽好了,誰不想要的,給我滾得遠遠的,別人也好多分點!”大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聽完這話,人群馬上散開了。聽了當官的解釋,大家也覺得有道理。確實有很多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的敗家子,兒賣爺田不心疼。再說,人家皇帝分文不取就分給大家幾十畝地,可以值上百兩銀子呀,皇上又不是傻子,不知道自己賣卻拿給別人賺錢。

這是劉華頒布《賞田令》前就考慮到的,除了老兵分的地可以買賣,其他民眾分的地屬於國有,不能買賣,免得今後都被有錢人兼並了,導致無地農民起來造反。當初天平天國、共產黨就是靠“打土豪、分田地”贏得了民眾的支持,才建立的政權,自己這個皇帝先把這條路堵死了,以後老百姓就算想造反都舍不得手頭的實惠。

昨天,劉華和忽必烈、末哥他們商量了半天,劉華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各家出個壯勞動力,興修水利、下井挖礦,然後其他家屬先移民到邊疆去。所以從宋國過來的民眾基本上都分到了青藏、安南、和林、遼陽等地。而一類區的地準備分給當地無地百姓,如果嫌地少,那就去邊疆吧。如果還是不滿意,那就滾一邊啃樹皮去。劉華認為,自己又不是救世主,沒義務養懶人,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仁至義盡了。

對於百姓到邊疆時可能已經錯過農時,劉華也想到了,那些人田地拿到手是不會走的,反正長生教在邊疆修建的作坊還需要“打工仔”,不會餓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