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俠客行(4)
“陛下,唱慢一點,臣妾都快記不下來了!”耶律希柔著急地說道, “憑這個前無古人的故事,這首蕩氣回腸的歌曲,將來肯定能賺幾十萬兩!”
從第二天開始她就取來紙筆,記錄劉華講的《射雕》故事,準備以後印出來賣錢。
“唉,確實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可惜這樣就結束了……”林佩成長舒一口氣,歎道。
他以前在臨安城聽過“唱曲”(評書的雛形),從最後的“這正是: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而不是劉華慣用的“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判斷出故事結束了。
“嘻嘻,第一次聽駙馬爺唱歌,蠻好聽的嘛!”大傑、小傑嬉皮笑臉地說道,“唉,太短了,還沒到臨安城就講完了!”
“啥?還短?他媽的,你們太沒良心了!”劉華鼻子都快氣歪了,心想,“金大大的40章小說,被我添油加醋講了40多天,我容易嗎?這本事堪比單田芳、田連元了,居然三個死太監還挑三揀四。”
確實,為了保證故事的精彩,又要保證蒙古政權的政治需要,劉華已經絞盡腦汁把合適的金庸、古龍的小說情節東拚西湊起來,好不容易將郭靖變成了金刀駙馬,留在成吉思汗身邊建功立業了,甚至因為刪除了黃蓉的戲份,劉華還想方設法將郭侃的事跡編到了郭靖的身上。
“安靜,故事還沒結束。嗬嗬,還長著呢!”看著三個太監如釋重負地傻笑,劉華一時興起,又講起來:
“幾年後,嘉興南湖。節近中秋,荷葉漸殘,蓮肉飽實。一陣輕柔婉轉的歌聲,飄在煙水蒙蒙的湖麵上,【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麵,芳心隻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歌聲發自一艘小船之中,船裏五個少女和歌嘻笑,蕩舟采蓮。這一陣歌聲傳入湖邊一個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樹下悄立已久,晚風拂動她杏黃色道袍的下擺,拂動她頸中所插拂塵的萬縷柔絲,心頭思潮起伏……”
劉華為了鬥氣,不得不將《神雕俠侶》也篡改了。就這樣,郭大俠才背叛了民族解放事業,現在剛剛才死了老娘、將來又要成殘疾人士的楊大俠,也不得不按照劉華的意思,成為蒙古的大俠。
中午吃飯的時候,劉華忽然放下碗筷說道:“老林,你們聽朕講了一個多月的故事,到底明白什麼叫大俠沒有?”
“大俠?當然指名氣大的俠客呢!比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宋傑、劉爽傑搶答道。
“不對,大俠指那些身懷絕技、有勇有謀、大公無私的江湖好漢。他們常常遊走於江湖之中,行俠仗義、懲凶除惡、劫富濟貧,做出一些讓百姓稱頌敬仰而一般人不敢做或做不到的義舉。”林佩成到底活了七十多歲,閱曆也豐富,人生感觸也多,沉思片刻反駁道。
“都不全麵!什麼是大俠?【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劉華搖搖頭,嚴肅地說道:“一言不和血濺五步不是俠,一時的意氣之爭不是俠。真正的俠者,大到為國為民,小到見義勇為。真正的俠者具備悲天憫地之心,有愛心,愛百姓,愛眾生,愛萬物,兼相愛,交相利;他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百姓之苦為苦;俠者即仁者,俠者愛人。因此即使在危難之中也奮不顧身,舍生取義。俠者貴義,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棄,雖萬金將於我何幹?”
“陛下,臣妾懂了!”耶律希柔突然站起來,感慨道: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為國家,為平民,就是大俠!上可為國為民,下能為義為知已,快意恩仇,可稱大俠!義有多重要?是大俠的靈魂,就像手中的刀,杯中的酒,身邊的江湖。江湖在那?就在心中,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恩怨是什麼?恩怨就像壇子裏的酒,能讓大俠忘了歸家的路。恩怨能解嗎?能結,也能解,但也不能結,也不能解,因為有恩怨,也才有大俠。怎樣的恩怨不能解,不能結。違道的恩怨不能結,國恥家仇的恩怨不能解。俠呢?大俠離開,前去江湖。江湖在何處?江湖就在恩怨中。他是去了結恩怨,同時他會結下更多的恩怨。他不怕,不後悔!有朋友,有好酒,有義有情有知已!有恩怨更有江湖,他不會怕也不會後悔……”
劉華詫異地看著耶律希柔,實在吃驚這個小女人居然把金庸、古龍的思想聽得這麼透!
“林佩成,你這個老東西!從江州到臨安,一個月不到的水路,你們走了快兩個月還沒到!”突然二十幾米外的海灘上,十幾個大內密探打扮的高手大聲罵道,“這麼久你和蒙哥死到哪去了?讓大爺我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