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劃時代的先進武器(3 / 3)

倒是孫光明有些見識,他一看到沈擒龍手裏的這支槍,馬上喊道:“手提式機槍!”

不愧是從司令部下來的,果然見多識廣。

他一過來,就拉開槍機,比劃起來。

到了這時,不是職業軍人的美國商人害怕了。

他大叫起來:“先生們,千萬當心,這兒不能開槍!租界警察要逮捕我們的!”

沈擒龍也急忙對大家說:“都小心,不要打響了!”

他迅速把大家手裏的衝鋒槍搶下來,退出槍裏邊的子彈。

盡管都是老兵,但是,人一多,就可能出錯,他們是有重大任務的人,還是要小心一點好。

美國商人當然知道他們是什麼人,否則,他也不會傾家蕩產置辦這種“貨物”了。

所以看到他們這種反應,也不是特別害怕。

沈擒龍把戰士們都叫到一邊,和他們商量。

大家看著那些箱子開始咽口水,那可是成百支手提式機槍啊!

這是這時中國對衝鋒槍的叫法,這時中國對於這種武器,也是這麼用的。

在抗戰勝利之前,衝鋒槍一詞還並沒有在國軍中通用。當時的衝鋒槍叫法很多,很不統一,有機關手槍、手機關槍、手提機槍等多個稱呼。

據現有資料,最早由外國購入衝鋒槍的是孫中山。

1922年,孫中山從美國購入剛剛問世不久的湯姆森M1921式衝鋒槍30支,全部配備其衛士大隊。

陳炯明叛變時,湯普森衝鋒槍曾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給叛軍以很大殺傷。

這也是有據可查的衝鋒槍在中國最早的戰例。

到抗戰中後期為止,德製MP1918,又稱為伯格曼衝鋒槍,及其改進品和各國的仿製品和美製湯姆森衝鋒槍及中國的仿製品在民國軍事曆史舞台上,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和駁殼槍一樣,一直處於軍事上領先地位又是衝鋒槍誕生地的西方卻少有將其列裝作為製式武器的,而在所謂落後的中國,在西方備受鄙視和冷落的衝鋒槍很快就被大量仿製和裝備。

後世以為當時中國落後得不得了,就是大刀長矛加清朝的土槍,那種看法絕對是錯誤的,和說中國窮了幾千年一樣,是讓外國人洗腦的結果。

當然,中國裝備衝鋒槍的理由和大量裝備駁殼槍的理由一樣,就是為了提高近戰火力,用衝鋒槍當成機槍用。

生產湯姆森衝鋒槍最多,對衝鋒槍貢獻最大的,在二三十年代,就是在全世界的角度講,也非晉綏軍閻錫山莫屬了。

早在1927年1月,閻錫山便建成專門的衝鋒槍廠批量生產仿湯姆森衝鋒槍。

晉造仿湯姆森衝鋒槍槍管長達395毫米,差不多是一般衝鋒槍槍管長的二倍了,這對於在盡可能的條件下加大該槍的有效射程無疑是有大的幫助的。

閻錫山將衝鋒槍在全軍普及到每個連每個班,另建有獨立的衝鋒槍分隊。

在突擊步槍還遠遠沒有問世的二十年代,這種加長了槍管的湯姆森使晉綏軍一線步兵火力得到優化,無疑代表了先進的戰術思想。

而如此成建製大規模列裝,比西方軍隊早了將近二十年。

從二十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到抗戰暴發,晉綏軍中的衝鋒槍裝備比例一直居於全世界首位,在晉軍的許多戰役中,晉造衝鋒槍都有大量使用的紀錄。

衝鋒槍這個名字,就是閻錫山發明的。

而中國共產黨的軍隊,無論是紅軍,還是八路軍,新四軍,對於衝鋒槍都不陌生。

林彪、聶榮臻指揮的平型關大捷中,各連就配備了4挺輕機槍,12挺衝鋒槍。

這時的衝鋒槍是晉造湯姆遜,八路軍稱之為桃木式,就是指的那種槍托和護木。

所以,這些從聶榮臻的司令部來的幹部戰士一看到衝鋒槍,眼睛比沈擒龍紅得多。

沈擒龍問他們:“怎麼辦,這可是好東西,這家夥特意從美國給我弄來的,咱們怎麼處置這個情況?”

一個戰士說:“買下來呀!他不是特意給咱們留著的嗎?”

沈擒龍說:“這家夥自己都傾家蕩產了,這些東西肯定不便宜,咱們要是買了這些手提機槍,買炸藥的錢就不夠了。上麵讓咱們買炸藥,肯定是有大用,槍和炸彈怎麼能比啊?”

一提到錢,所有的人就都英雄氣短了。

八路軍出名地窮,資本家都破產了,八路軍那有錢。

孫光明被專門派來執行這次特殊任務,他的組織紀律性當然是最強的,他說:“還是任務要緊,那麼咱們就別買這些槍了。”

盡管沈擒龍和大家一樣,饞得直流口水,但是,任務是第一位的。

沈擒龍過去對美國商人說:“我們不要槍,我們要買做炸藥的東西,那個你也能賺大錢。我們用現金。”

但是美國商人拚命搖頭說:“絕對不行。如果你們不買下這些武器,我是絕對不能幫你們去買其他東西的。我已經讓你害得傾家蕩產了,我不能再幫你們做事情。”

沈擒龍看到這家夥鐵了心了,隻好回來重新和戰友們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