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全麵戰爭爆發的時候,中日空軍之間也曾經爆發過一場全麵的、慘烈的對抗。
中國號稱有500多架飛機,但是真正開戰之後才發現,隻有50架飛機可以飛行,而且都是偵察機和運輸機。
另一說,蔣介石估計能投入作戰的飛機起碼有1300架。可當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打開空軍實力布置圖時,蔣大吃一驚:能用的飛機僅有這個數目的零頭———300架。
“上千架飛機哪裏去了?”
蔣介石怒不可遏,可是調查的結果卻讓他打掉門牙肚裏咽,原來是他的夫人宋美齡把買飛機的錢全部存進了香港銀行。
實際上從1935年起,空軍就停止了新機補充。
平時訓練用的都是那些老掉牙的飛機,又常有損壞,數量日漸減少。
以美齡女士的高見,平時隻買一些很破爛的飛機,說等開戰後再買好飛機不遲,結果中國和日本爆發全麵戰爭之後,海岸線被日軍封鎖,飛機根本無法進入國內。
而且,日本已經和美國交涉,美國權衡之後,拋棄了中國這個弱國,選擇當時態度強硬而勢力暴增的日本,人家不賣你了!
“九·一八事變”時,日本隻有兩萬陸軍,隻有很少的大炮、幾十架飛機和幾輛坦克。
當時日本國內已經準備好,如果關東軍失敗,日本就說這是關東軍的個人行為,國家不承認。
這時如果東北軍反攻,可以消滅兵力很少的關東軍。
但是中國的張學良因為日本強大,不敢抵抗,於是日本白白得到了沈陽以北,日軍在占領沈陽後,掠奪了中國大量軍用物資,其中有飛機262架、各種炮3091門、坦克26輛、各種槍支15萬餘枝等。
而且日本得到了全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於是日本開始有了軍工能力和重武器。
這時日本方麵用的也是雙翼機,性能相當有限,在轟炸中國軍隊的時候,鬼子竟然是把手榴彈抱到飛機上,打開機艙向下扔的。
由於有了時間和經濟基礎,日本在1935年研製成功95式戰機。
1937年77事變爆發後,95式戰機開始投入戰爭,投入了中國戰場。
這時95式戰機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雙翼戰機,標誌著日本航空工業已經達到一流水準。
中國空軍在抗日戰爭初期艱苦奮戰,作戰飛機損耗嚴重。
幸好從1937年10月起,斯大林為用中國牽製日本,消耗日本作戰能力,支援中國抗戰,運來大量伊—15比斯和伊—16—6飛機援華。
伊—15比斯和伊—16—6飛機在30年代初在前蘇聯誕生。
伊—15是一種強調空中格鬥性能的雙翼機,而伊—16則是重點追求高速度追擊功能的單翼戰鬥機。
1934年1月,伊—16將飛行速度提高到454千米,成為當時世界上“飛得最快的戰鬥機”,這對於一架機頭鈍禿,不甚流線形的飛機來講似乎顯得有點不可思議。
伊—16十分適用於高速接近和一打就跑的戰術,飛行員贈給她的昵稱是“小騾”,其最終改型伊—16—24飛出了時速550千米的好成績。
從後來中國空軍飛行員一開戰即擊斃日本四大天王來看,中國空軍本來可以全殲日本空軍。
而中國陸軍是使用德國武器和受到德國訓練的,武器要優於日本武器。
如果當時中國政府那些家夥不存私心,在開戰之前按國家正常生活準備的話,本來中國的武器至少空軍的武器是不錯的。
後來鬼子打中國,主要是用空軍欺負中國陸軍,要是中國空軍原來真的有那些飛機,一開戰中國軍隊就能把鬼子滅了。
所以中國軍隊並不次於日本軍隊,中國是輸在政治上了。
但是這時,中國空軍已經損失殆盡,已經不能保護中國的陸軍了。
鬼子的飛行員欺負中國陸軍沒有防守能力,在轟炸和向地麵攻擊時,飛行高度隻達到樹梢高度。
鬼子的飛機一掠過,中國軍人的帽子滿地亂滾。
這時國民黨的軍隊竟然用迫擊炮打下了日軍轟炸機!
迫擊炮是曲射武器,打近戰的,連瞄準具都沒有,幾乎沒有射擊精度。
可是日軍飛機輕視中國軍隊輕武器的防空威力,在彈雨中照舊低飛轟炸掃射,不料一個迫擊炮彈飛上天空後落下來,正砸在日軍飛機的座艙上,把轟炸機打成了碎片。
而這時八路軍就更慘了,連重機槍都很少,鬼子就更狂了。
日軍飛機十分驕橫,他們的任務不單是偵察,而且提供對地麵部隊的空中火力支援。
這一天,鬼子特別調來的偵察轟炸機到達交戰地點,正準備和地麵友軍聯絡時,發現地麵上硝煙四起,日軍地麵部隊已經和一支八路軍部隊發生了交火,看起來雙方的戰鬥十分激烈。
由於八路軍裝備簡陋,所以鬼子的偵察轟炸機直接俯衝撲向了中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