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鄭強問道,他很奇怪,任何嚴肅的事情到了王延秋這裏,怎麼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變化起來,他覺得這實在是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為什麼還會有一個再次一級的裝置,他想一定是王延秋搞錯了,把一個聯接兩部分彈體結構理解錯了。
“當然會有了,我想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補充爆炸裝置,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裝置了,嗯,你不太了解一些事情,其實在早期的原子彈裏,液態的氫同位素經常被用來增強原子彈的威力,製造哪些當量幾十萬噸TNT當量的的超級原子彈。但是因為聚變的比例太小,所以並不被稱為氫彈。”王延秋說。
“是液態的重氫?”
“對,這應該就是一個密封的容器,裏麵很可能是液態的氘與氚的混合液體。我解釋一下,因為液態氫對X光透明,所以它的起爆要件隻有一個,就是超高的溫度,所以這一類聚變隻有在一顆氫彈被引爆之後才能充分發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它被安排在最下邊的原因。”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計?為什麼不是直接增加次級得固體爆炸物質的分量,那樣設計就會簡潔的多,這實在是很難理解。”鄭強接著說他的看法。
“你認為這樣的設計多此一舉?”王延秋問道,鄭強凝視前方沒有說話。
“呃,我想,他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我也不理解,為什麼要用不穩定的液態物質來製造武器?”文鼎華搶先說道。
“我不敢斷言其中機理,不過,據我猜測,這是利用核彈的高溫引爆氘液體,也許是成本上的考慮。也許是別的方麵的考慮。因為重氫可以從海水裏得到。”
“你想說,它的作用僅僅是補充當量……而不是……作為一個關鍵的起爆時機?”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想確定這隻是一個純粹的補充,絕對不會影響起爆過程。”
“你真的能確定?”鄭強很懷疑地問道,這個問題他非問不可。
“我大致上能確定。核彈頭是精密計算的產物,從炸藥爆炸產生的不同速度,這個速度是米阿秒鍾6000米,還有起爆的時機,它決定了裂變的爆炸與否。緊接著需要計算鈈239的快速裂變和U235較低速的裂變,裂變產生的X射線的光速光壓,以及射線通過聚苯乙烯時產生高溫等離子氣體速度,以及它的熱量分部,所有這些,它們的傳遞時間,都必須精確計算,必須及時到達次一級的不同位置,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都不是我們可以關心的事情,你知道,這是一台現成的武器,所有的部分都緊密地計算過,也就是說我們不去動它,它就可以爆炸。”王延秋說完一長串的話,停了下來。
“對,你說的好像沒錯,但是我沒聽太懂,這和我的問題有什麼聯係?”
“因為我還沒說完。”
“我們還看到了次級與初級見得連接通道,於是我們可以大致猜到中子的情況,它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轟擊,點燃次級裝置中的裂變核心,它與外部的光壓一起起作用,壓迫加熱中間的固體氘化鋰,促成了輕核的聚變反應開始,爆炸的最後一步,聚變產生大量富裕出來的中子引爆外殼的U238……這就是這個玩意兒大致完整的爆炸順序,這回你聽明白了嗎”
“但是,我始終沒有聽到這個所謂的三級在爆炸中的作用。你都沒拆開中間的大桶,也就是說主要的奧秘都沒有看到。。”鄭強答道,他覺得自己有些不得其門而入。
“你覺得它沒用,這就對了,因為它並不是一個關鍵,它負擔了相當部分的爆炸當量,但是它與前麵的爆炸無關。我確實沒有拆開次級裝置,但是我可以看到它與三級裝置之間是分開的,也就是說它與整個爆炸順序無關。”王延秋說。
“奶奶的,我聽明白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它拆掉來減少爆炸當量?”文鼎華在一旁興奮地說道。
“但是,即使如此,這一部分負擔的當量又是多少?”鄭強問道。
“這個我無法精確的計算出來,不過據我所知,質量相等的情況下,輕核聚變產生的熱量是重核裂變產生的3到4倍。”
“那麼用這個依據,可不可以從外型上推斷呢?”
“以我目測,三部分的體積比例大致是二比五比一,我估計在這個核裝置中,最上方得初級的爆炸當量,很可能不超過3萬噸,次一級的體積大出5致6倍,可能有15到25萬噸的當量,而這個獨立存在的補充部分,至少有5萬噸。所有這些的前提,必須是蘇聯宣布的當量是精確的,我把這些加起來,大約有三十來萬噸的爆炸當量。”
“還等什麼?我們趕快把它拆掉吧?”文鼎華摞著袖子提議到。
三個人各自走近一步,仔細察看倒在地上的核彈底部,然後由王延秋動手,仔細拆掉起爆部分的底座,將連接著各種線路的電子裝置轉移出來,可以看到這個補充部分就在底座的上麵,緊固螺栓都隱藏在這一側,一共有24枚,這些螺栓緊貼著圓形外延,從後部將次級以及再次級連接在了一起。王延秋與鄭強合作用了一個小時將其一一起出。文鼎華插不上手隻好接著去做定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