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這是一顆內部相當擁擠的炸彈,布滿了各種線路和管道,金屬支架支撐著內部圓柱形的輪廓,所有的線路,密密麻麻地都沿著或粗或細的支架連接到了下方,走線沿途使用塑料帶子捆綁加固。不過,再仔細觀察一番,零亂隻是某種錯覺,實際上整個布置暗藏著要領。所有的線簇分為一根極粗的總線,和分散的37根細線,分散的線路都走向了布置四周的跟粒子發生器,可見有一些隻是備份而已,而內部的線路的粗細走向,輕重緩急都各有巧妙。
王延秋一時無法完全看明白,但是他能看出一點,巨大的密封金屬罐子將整個彈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麵的文字依稀可見。所有的電線都包裹在厚重的絕緣材料內,最粗的線束從最上部的桶形彈倉的一個缺口處,連接到底座內部。由此可見引,爆係統留在了最下麵,而最上麵的部分,應該就是點燃氫彈的那一枚鈈彈。
“你看了半天,到底看出什麼名堂來了沒?”文鼎華嗡聲嗡氣地問王延秋,他已經戴上了一個防化麵具,說話聲音都變化了。
“我想,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各國設計各有巧妙不同,但也不是什麼天差地別的差異,不過我暫時還沒有看明白。”
“嘿嘿,就是說你沒看明白,沒關係,你起碼能找到引爆裝置不?”
“你算問著了,應該就在底座下麵的那個電池插入口後麵,你也看到了,所有的線路最後都歸結到了那裏。”
王延秋說著,開始拆除底座上的一片金屬檔板,這裏象是特意留給檢修用的易拆設計,隻是用螺絲固定。很快他就將一個方形的金屬盒從核彈的地步抽了出來。後麵連著一個半圓形的裝置。
“什麼玩意兒?”文鼎華問道,他躲在王延秋背後,視線越過王延秋的肩頭落在起爆裝置上。
“這就是起爆器總成。三部分組成,可以拆開的是某種電池,可能是銀鋅電池或者是磷酸鐵鋰電池,是什麼都沒關係,反正都沒有電,起爆不能指望它們。最大的金屬盒子應該就是當量控製器,因為所有的走線都通過這裏,再後麵麼,我猜是一部晶體管繼電器也就是起爆的電源部分。”
“你可別亂接線碰炸了。”
王延秋不理他,開始低頭數這一大把的電線。
“嗯,一共有25路電線從這裏連接到最上方的電雷管上,隻要它們加上一個瞬間高電壓,就會起爆一部分當量。”
“但是,這些線路好像都是分開的。”
“沒錯,每一組線都通向一根單獨的高壓電雷管,這大概能說明一些問題了,這顆前蘇聯的核彈的起爆點隻有25點。比我想象的少了很多,這個數字隻相當於長崎的那顆鈈彈而已。”
“就是說,裂變彈上有25塊炸藥?”文鼎華問道。
“也許吧?你們美國核彈,據說使用64點引爆,而我們國家麼……當然是保密的。”
“你是說起爆點越多,技術上越先進?”文鼎華問道。
“原理上是這樣的,如同在一個球體表麵均勻地化分很多小塊,然後填上塑料炸藥,劃分得越細致,向心爆破的壓力波越接近一個球形,這就是常規的聚焦爆破。但是,事情也不是這麼單純,因為現在的起爆方很複雜,即使隻有兩點起爆,也能也能同樣的作用。”
“你是說,用兩種速度的炸藥產生聚焦的炸藥透鏡?你要說的這些,其實我早就知道。”文鼎華得意地說道。
“哦?”
“減低超臨界的質量門檻,嗯……廣島的原子彈沒有使用這樣的辦法,所以“小男孩”用了70公斤濃縮鈾。”文鼎華接著說到。
“你就是看了太多無聊的電視,所以自以為無所不知,不過對於聚焦爆轟,你還是隻是其一,我來告訴你一些電視上看不到的東西……”文鼎華說。
“當量控製?”鄭強很敏銳地反應過來,這段時間,他也一直在思慮著,怎麼樣才能削弱一半的氫彈威力。
“沒錯,以上的起爆方法基於複雜的數學模型,最初在起爆時間上沒有分歧,唯一要求是起爆點都必須在同一時間,大致是五千分之一秒的時間精度內,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當量。但是,換個角度的話,每一個雷管的不同的起爆時機產生的微小差異,是可以精確控製核彈的當量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初級裂變彈上的起爆點越多,對當量的控製越精確的道理所在。”
“這就是那個長方形的當量控製器的作用,微小的起爆時間差?”鄭強問道。
王延秋沒有回答鄭強的這個問題,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他將這個方形的金屬盒捧到了手裏,大概有十公斤,除了一根包裹整個所有線路的絕緣套從裏邊連接出來意外,別無任何的接口,整個盒子六麵全部鉚接封死,打都打不開。
“能行嗎?”文鼎華按捺不住問道。
“當然不行。”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