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混合麵
自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陷入多邊作戰的窘境,其國內勞動力消耗越來越多,農村勞力也日漸枯竭,而其大部分生產能力又集中於軍工,使其各項物資日見缺乏,糧食恐慌在日本國內尤其嚴重。國內靠不上,日軍隻能實行以戰養戰的辦法,命令在占領區大肆搶劫糧食,不僅要供應軍用,甚至連日本國內的糧食需求也要從華北得到補充。
1942年夏,華北地區遭遇大麵積旱災,糧食歉收嚴重,但日軍並未減慢掠奪的步伐,反而變本加厲大肆掠奪。華北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下令,要求華北政委會及新民會“協同日軍從速完成集糧計劃。於近三個月內務求將本年度二千萬石糧食計劃中未完成之數趕數集齊。”搶奪來的糧食,經平漢、津浦、北寧鐵路運往日本,從而造成華北地區大麵積糧荒。
自1943年,占領軍當局開始配發混合麵。據當時的漢奸報紙《新民報》、《時言報》報道,所謂混合麵的成份有36--54種“主要糧食”及“次主要糧食”混合而成。隨著糧荒的持續,內中糧食成份越來越少,而麥渣、草根、穀皮甚至鋸末、爐灰、石末比例越來越大。
但就這玩意還不好買。一開始是憑戶口單“人購一斤”,過了不多久,又規定“決定實施票製購買辦法,購買數量,每人每日半斤。”並且“前查之有糧戶者,無論存糧多寡本次暫不配給。再到後來,官方宣布隻向存糧不足一月的住戶發放混合麵票,但就是有票也不能保證供應,要天還沒亮就去排隊,維持秩序的警察用粉筆在每個人身上寫號,如果被擦掉了你今天全家就餓肚子吧。
為了生存,處在極度焦慮之中的城市平民每天清晨就帶著口袋到糧店門口等待這一丁點吃食,就連偽政權中的下層人員也出現在這個隊伍中,隻是他們能比普通市民多買一點,多一些生存下去的保障。據記載“警士著警服赴源豐隆米莊購買大量混合麵”。饑民們為買到這一點食物而爭搶、鬥毆的情況時有發生,因為買得到你就可能活下去,買不到可能一家人就會被餓死。結果,有力弱無法購得者,有遲到徒勞往返者,有多購而轉手高價牟利者。
好不容易買到了家裏,怎麼做都難以下咽,就是咽得下去拉都拉不出來,有不少人就這麼肚漲而死。其結果就是城市裏大量出現“倒臥”,就是餓死或因營養不良病死的人。
侯寶林、郭啟儒先生當時就有個段子就叫《混合麵》,說的就是這一段史實。我在小說裏全文引用了侯大師的這個段子,在此向兩位大師的在天之靈致敬,要知道在鬼子的統治下能說出這樣的段子那需要多麼大的勇氣,這是刺刀下的幽默。幸虧他嘴甜人緣好 ,沒有人檢舉。如果傳到日本人那裏,估計是凶多吉少 ,說了這個段子後,也害得他好幾天不敢露麵。
那些叫喚著要讓中國被殖民三百年的人要好好看看,真應該拿混合麵喂他們三個月,看看他們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