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這個消息後,羅莊的地道挖掘又停了工,人們紛紛來找和尚三人,說八路同誌,咱們費了這麼大功夫,可這地道到底行不行?怎麼地道裏損失比不躲地道還大?還不如跑到野外,能跑一個算一個,比被堵在裏麵強。

帶著這些疑問,德成回了區中隊部,和區隊長商量後,德成又來到軍分區。

其實整個軍區也為這事犯愁呢。在平原地區與鬼子作戰,八路對地道寄予了厚望,但沒成想出了北疃慘案這麼大的事,一時都沒了主心骨。經過一個階段的研究,軍區認為以目前八路的裝備水平,在平原地區與日軍抗衡除了地道外別無他法,北疃事件並不能說明地道這個辦法不行,而是怎麼讓它行、必須讓它行的問題。於是從軍區楊司令到軍分區周司令直到普通的參謀、幹部全都下到基層,了解目前地道的優缺點,提出改進措施。幾個月後一本《地道鬥爭》的小冊子出台了,其中的內容非常實用,不僅介紹的北疃村的慘案,還對地道鬥爭的必要性、構築什麼樣的地道、地道的戰術問題以及組織與領導作了詳細描述。針對北疃村地道的缺點,提出了增加地道防毒氣、防水功能,在地道裏設置卡板、翻口,把毒氣擋在外麵;要設置射擊口、卡牆、卡口,防止敵人下地道,防敵火攻;要挖雙層地道,防敵灌水。對地道口,要以高房工事、黑屋子射擊孔保護,要預先埋設地雷進行保護。總而言之,必須要以地道求生存。

德成帶著這本小冊子回來了,通過宣傳,讓百姓們對地道堅定了信心,照葫蘆畫瓢的幹了起來。

羅莊的地道成型了、完善了,終於聯通成為一個能打、能藏、能跑的地道網,並且在裏麵儲存了一定量的水與食品,甚至還設置了廁所,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地道裏一片漆黑,沒有照明不僅村民與八路行動不便,而且時間呆長了人的神經都受不了,特別是孩子。但用什麼照明?用植物、動物油照明,一是煙太大,二是太貴燒不起,三是地道裏本來空氣就稀少,那玩意兒耗氧量太大,燒不了一會人就受不了。手電、蠟燭雖然好,但很費錢,經濟上支撐不了,而且在敵人的封鎖下,你就是有錢也買不到。

這一天晚上吃完了飯,三人閑來無事,望著那盞油燈發呆。過了好大一會,那燈芯突突突地抖動起來,德成忙拿了個剪刀把那燈芯剪了一截,那火苗又穩定地燃燒起來。

“燈蕊太長了,吸不上油來。”和尚道。

“是,其實這燈燒的是油,這燈芯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呢?就是把油吸上來讓火燒。”德成隨口道。

猴子一個骨碌爬了起來,“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德成與和尚莫名其妙,“怎麼了?我說這燈燒得是油啊。”

“不是這句,是下一句?”

“噢,這燈芯起到個吸油的作用。”

猴子穿上鞋下了地,“燈芯吸油、燈芯吸油,光是燈芯能吸油嗎?”他拉開門出了屋,和尚與德成怎麼叫他都不回頭,不知他一驚一炸的要幹什麼。

過了大概有半個時辰的樣子,猴子背著一大捆艾草進了院子,把繩子鬆開將那捆艾草攤了一地。

“你在搞什麼?”

猴子頭也不抬地道:“山人自有妙計。還不一定成功,成功了再告訴你們。”

過了兩天,那艾草幹透了,猴子把艾草搓成了幾根小細繩,每根長約一丈,又找來些黃蠟熬化了,再把繩子浸透了再晾幹。

“諸位上眼吧。”

猴子拿上幾根蠟繩,帶著和尚、德成下了地道。

他點著蠟繩,那蠟繩穩定地燃燒著,發出一團柔和的光,而且幾乎看不到有煙冒出。

“這個辦法行,不怕風吹還沒煙還又亮,幹淨又便宜,誰都用得起,發動群眾每家做個幾十根放在地道裏備用。對了,這東西還不怕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