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2(1)(2 / 2)

“向敵後的敵後進軍”!

區隊長重重地念著這幾個字。

他不同於一般工農幹部,不會腦子一熱就衝上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他的準則。其實他對這一天的到來是有所準備的,在民眾踴躍參軍的當口,他就留意在各村埋下了一批“關係”,並囑咐他們不要與地方政權發生任何聯係,不要公開活動、不要暴露身份,現在是要啟用他們的時候了。

十幾天後,山外的情況陸續彙集了上來。

這次的行動鬼子是花了很長時間準備,彼費了一番功夫的,其目標似乎絕不僅僅是一個區中隊,甚至不是老二團,而是整個根據地和所有的八路武裝以及地方組織。敵人是分了三個階段實施其計劃:

第一階段:在采取軍事行動之前,鬼子就已經派出人員向根據地或遊擊區進行秘密活動,尋求可以利用的對象,建立特務組織,發展暗“維持會”,收集我方軍事情報,以及公開、半公開活動人員的名單及活動規律。

第二階段:準備完成後,以日軍為主力,對根據地進行反複掃蕩,然後派出偽軍及其地方組織進行鞏固。依托其據點向正麵或側麵迂回30到40裏建立新據點,將被蠶食地區變成一個個被敵封鎖包圍的方格。一個個格子連接起來,形成格子網。在格子網內公開其暗維持會,加強區域控製。先以很低的條件迫使群眾建立並加入公開的“維持會”,加入後即行強化,將根據地變為 “準治安區 ”。

第三階段:敵第二階段得手後,即深入鞏固,使這些地區變為完全的敵占區。抗日組織和民眾遭受嚴重摧殘,而敵人又利用這些地方再向根據地內進行新的蠶食。

敵人格子網的外殼,則是敵人繼續強化的“囚籠”。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華北的敵人新築和修複的鐵路有700餘公裏,公路發展至3700餘公裏。1942年10 月,敵華北方麵軍參謀長安達十三,曾得意地宣稱:“華北碉堡已築成7700餘個,遮斷壕也修成11860公裏之長,實為起自山海關,經張家口至寧夏的外長城的兩倍,地球外圍的1/4。”

鬼子調集重兵把附近如兜網般拉了幾個來回後雖然大部分撤走了,但修了眾多的碉堡、炮樓,與原有的據點形成了一張大網把大地分割成一塊一塊。而鬼子機動部隊平時則龜縮在較大的節點上,一旦有風吹草動,鬼子則憑著超強的公路機動能力迅速布置到位,打完後又迅速撤走,給我方活動造成極大困難。大多數次要的、較小的據點則由偽軍守衛,真是“抬頭見崗樓,邁步登公路,無村不帶孝,處處冒狼煙”。

從本區域看,總的來說,已經搞完天地陰三通的村莊情況稍好,鬼子來的時候人員大都能及時隱蔽、轉移,加上平時堅壁清野搞得好,物資損失也不太大,鬼子即找不到人也搶不到物,最多燒幾座房子了事。沒來得及搞三通的村子就慘了,特別是隻挖了些地窖的村子,隻要洞口被發現那就沒個跑,公開活動的人員或死或逃幾乎全部喪失,群眾的人身、財產損失也很重。最關鍵的是大家聽說常司令的人頭都掛到了省城的大門上,覺得那麼個有能耐的人都被鬼子殺害了,八路這回是完了。

日本鬼子除常規的梳頭般掃蕩外,又組織了大量偽軍、保安隊、車子隊、便衣隊不斷進行奔襲合擊,逮捕抗日幹部、捉拿抗屬,同時又采用殘酷、高壓的“懷柔政策”,進行“自首運動”、“新國民運動”等欺騙宣傳,軟硬兼施、威脅利誘。在這樣的持續高壓態勢下,原來心裏向著八路的有些灰了心,準備安心作順民了,有些人甚至反了水當了漢奸,大批農村青年在威逼利誘下當了皇協軍,幫著鬼子搞物資、搞治安。也有的覺得這下沒活路了,就起了尋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