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章 覆滅--百戰沙場碎鐵衣4-1(1)
雁落寨一麵臨水,三麵築有高大的寨牆,牆外則都是無遮無擋的平原,方圓一二公裏內的樹木、房屋都被鬼子掃清了射界,很是易守難攻。
此地相傳古時大雁棲落,煙霧繚繞,籠罩大地。後在此形成村落,名曰雁落寨。又據村民傳說,原來的村莊時遭水患,村莊大搬遷,但不知遷往何地為好。於是村民將大量香箔點燃,叫神指點。香箔的煙落在何處,即在何處定居。此地為“煙落處”,在此定居,取名煙落寨,後讓人叫得俗了改為雁落寨。還有傳說是古時一個大將軍出征時在此宿營,正見一群大雁北飛,遂彎弓搭箭道,若弓響雁落,此役必大勝而歸,道罷一箭射出而一雁落下,後來果然凱旋而回,因此這地方就叫了雁落寨。
經過區中隊等幾個地方部隊的擠壓,好幾個小據點的鬼子偽軍都被擠到了雁落寨就再也不走了。為啥?八路拱不動了。根據內線得到的情報,聚集到這裏的有鬼子一個多中隊200多人,5、6挺歪把子輕機槍,3、4個擲彈筒,另外還有漢奸一個連左右,總兵力將近300人。雖然寨牆是並不十分高大堅固的磚石結構牆,但這個火力檔次和兵力,就是把區中隊和另外幾個地方部隊捆在一塊也不敢打這裏的主意,咱還沒長出那個好牙口。
可雁落寨這地方確實十分誘人,處於水旱兩路的彙聚點,如果能把這裏打下來那自己的地盤就能連起一大片。幾個區的區隊長們想了又想看了又看,一塊大肥肉就是吃不到嘴裏,急呀。這邊饞得正流著口水,那邊就送來一副刀叉,誰呀?老八路,軍區唯一的主力部隊,115師的底子,身上有老紅軍的血脈,赫赫有名的老二團。
原來幾個區的中隊長們求戰熱情高漲,鼓搗著軍分區常司令心裏也癢癢的,親自帶著幾個參謀到雁落寨邊上轉了一圈又一圈,拿個望遠鏡東看看、西看看,越看越眼饞,回去後又找軍區司令一個勁的煽風點火,終於把大司令心裏那盆水也燒開了,拍板亮出了手裏的寶貝疙瘩老二團。
為了打好這一仗,整個軍區作了充分的動員,把全軍區的地方部隊首長,以及地方政府的領導們都召集到軍區開大會進行動員。那還用動員?胸脯子拍得嘭嘭響,保證要人有人、要糧有糧、要單架有單架。幾天以後,要打雁落寨的消息就傳遍四鄉八村,都在忙碌地準備著,喜氣洋洋的頗有些過年的味道了。大路小路上支前的人、車川流不息從四麵八方向一個中心—雁落寨彙合。
這老二團雖然是主力部隊,但因為經常性的分散活動,取消了營的建製,下麵隻設五個連隊,充其量是個小團,裝備比地方部隊整齊些,可也缺乏重武器。常司令拿著望遠鏡對著那高大的寨牆瞄了半晌,還是把魏區隊長叫了來,說咱攻擊這樣的寨牆沒有炮隻能靠炸藥了,這麼高的牆沒個幾百斤的炸藥可炸不倒,一百多米的開闊地運送這麼多炸藥不可想,得掏個地道掏到牆下起爆才行。區隊長看了看說沒問題,我們區中隊礦工多,一百多米的地道十來天就成。
在兄弟部隊冷槍冷炮的掩護下,區中隊晝夜不停輪著班的幹,不到十來天的功夫地道就挖到了寨牆下,又向左右各挖了一個藥室,用黃色炸藥將兩個棺材裝得滿滿,每個都得有二百多斤,總共四五百斤,夠小鬼子喝一壺的了。猴子又親自接好了電雷管和引爆電線,連同起爆器一並移交給了老二團。
在此同時,軍區司令作了周密部屬,所有部隊歸軍分區常司令和王政委統一指揮,老二團團長負責攻城指揮,其他部隊各管一塊。先調動部隊堵住了幾個援敵可能來援的方向,又讓幾個地方部隊先於老二團到達,他們雖然攻堅不行,但圍困還是可以的,看著你不讓你出來就行。圍了十幾天,主角登場了,老二團來了。既然主角來了,地方部隊自然上不了台麵,被打發到外圍當配角去了,當預備隊,任務是對外警戒,堵截可能來援的敵人同時防備敵人突圍,等敵據點被攻破後圍捕漏網的殘敵。
這雁落寨北臨桂河,敵人不可能從那裏突圍,沒有船隻非淹死不可,所以隻向東、南、西三個方向放了預備隊,魏區隊長帶著他的區中隊被放到了正南方向。
部隊在大路邊的小樹林裏休息了大半天,讓這些土八路領教了什麼叫“主力部隊”,眼瞅著老二團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從眼前過,那軍裝、那裝備看著讓人眼饞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