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電線和起爆電源的事你怎麼解決?”
“我這不是出去一趟嗎,先回姚安集,那地界咱熟,跟著混到了井下,偷了個電起爆器,這玩意兒挺大不好藏,要不我就多偷幾個回來了。回來的路上看見有鬼子的電話線就剪了幾根,都連上能達到三五十米遠,不過電線再多也沒用,我隻搞到一個起爆器,隻能控製一顆雷。”
“你還得培養幾個拉雷手,這個方法一時半會兒還不能扔。另外你這個飛手榴彈我看挺好,能不能再改造成踏發和絆發的,可以把鬼子封鎖在據點裏。”
“這個好辦,改造起來挺簡單。”
於是猴子領了幾個人專門琢磨炸藥的事,地雷的品種大為增加。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與休整,區隊長也覺得基礎的東西練得差不多了,戰鬥骨幹群體基本形成,加上傷員們陸續傷好歸隊,整個區中隊已齊裝滿員,自己這個大財主要找個地方亮亮本錢了。
於是和尚又腳不沾地往山外跑,但帶回來的消息讓人有點泄氣,鬼子的主力聽說已經南下找國軍比劃去了,剩下的鬼子大多集中在堅固的據點裏,區中隊雖是財主了可離大財主還差得遠,打野戰行可攻堅就不行了,沒有炮,連個擲彈筒迫擊炮都沒有,對鬼子的炮樓、碉堡也隻能幹看著。區隊長與和尚出去了幾次想找個合適的目標打一下,可計算了一下,撥除據點得用大量彈藥封住敵人火力再上炸藥,消耗與傷亡都不會太小,這買賣不劃算,琢磨了幾次都隻好作罷,最後隻能零打碎敲地打,一般區中隊也就出去班排一級的規模,勝仗打了不少戰果卻不多,戰士們普遍感覺沒過癮,說呼呼拉拉的衝上去還沒拚刺刀掄砍刀呢對方就垮了、投降了,這仗打得沒意思。
區隊長又當隊長又當政委,一個勁解釋積小勝為大勝的道理,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說咱不是沒炮嗎,別急,等瞅機會咱繳他一門炮,那咱肯定打鬼子據點。
雖然殲敵不多,但一個成果是鬼子更加堅定地呆在據點裏不太願意出來了,區中隊活動的區域大幅度增加,原來的敵占區逐漸變成了我方控製的區域,人口、給養供應能力都大幅度增加,大批的青年看到有真打鬼子的隊伍就願意跟著走。區隊長看著心裏高興,可自己還是沒有多餘的武器,來了還是隻能扛長矛,再說山裏就那麼三五個村莊幾千口百姓,糧食供應也養活不了太多的兵員,所以還是老辦法,少招兵多埋線,隻招了十幾個人使區中隊勉強湊到100餘人,弄得沒被選上的年輕人怪話連篇,說挑女婿也沒這麼嚴呀。區隊長耐心做工作,說你們在家也可以為抗日做貢獻,搞情報、收集給養,都是對區中隊的巨大支援,你們是不穿軍裝的八路,並保證他們的名字在區中隊的花名冊上,一旦時機成熟就讓他們地下轉地上,又將短武器挑了幾支發給他們。於是堡壘戶就多了起來,保證到哪裏都能吃上口熱飯、能睡個安穩覺,傷員有個養傷的地方。不久後殘酷的現實證明了區隊長這一招確實是高瞻遠矚。
就這樣的小仗斷斷續續打了八、九個月,整個隊伍無論技戰術還是實戰經驗都長了一大塊,可以擔當大任了,而大任也就落在區中隊頭上了。
又值秋收時節,軍區命令各部隊的任務是保護老百姓收莊稼,爭取不讓鬼子搶走一粒糧,把鬼子困死餓死,區中隊被劃分了區域參加護糧。這是區中隊第一次走出白山套這個安全的窩,成建製到平原地區公開活動。
區隊長覺得這是區中隊作戰方式的一次轉變,由偷襲、攻敵不備、抓一把就跑到公開地,刀對刀槍對槍地與鬼子作戰,而且隻能勝不能敗,因為自己身後就是成千上萬老百姓的性命,那可是一年的收成,自己的隊伍能否承受住這一壓力他心裏確實沒底。
他叫來了和尚與三個排長,攤開地圖對著劃分的活動區域研究了好幾天。
區中隊的活動區域實際上分為兩個戰鬥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在孟樓駐紮著的一個小隊的偽軍,據和尚偵查這幫子皇協軍是前不久剛投降日本人的原國軍,聽說投降前還與鬼子打了一仗傷亡較重,加之剛“歸順”皇軍不久,既得不到鬼子的完全信任,兵員、給養也不充足,士氣低迷,總體戰鬥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