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對於美國很有利,無論是中國的周邊環境,還是美國傳統盟友,從出於遏製中國的角度來說,這一切對於美國似乎都很完美。
“對於中國要遏製、遏製再遏製,衰弱他、分裂他、知道把他引導上民主的道路”在美國政界叫囂著遏製中國崛起的聲音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出於這樣的種種因素,當中日釣魚島衝突發生以及台海戰爭爆發的時候,因為數次戰爭勝利而自信心空前膨脹的美國政府把這一切視為是強大中國對於美國政府的挑釁行為。
一個大國的崛起必須要戰勝另外一個大國,英國與西班牙、美國與英國、德國與法國、日本與清帝國都是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強大是必然的,隻有成功的把這個逐漸長大的潛在大國扼死的搖籃之中,才能夠保證美利堅合眾國的絕對地位不受挑戰。因該說中美之戰是並不能夠避免的。
既然不可避免、既然早晚一戰,此時占盡優勢何不趁早下手,並不僅僅是瘋狂,美國政府還是選擇了與中國的戰爭。這一切都似乎是一場賭局,並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日本,始終明白當中國強大起來後,對於自己意味著什麼的日本人毫不猶豫的加入到了這場戰爭之中。
然而太多太多的因素被美國政府所忽略了,所有的一切並不如同想像的那樣完美,國與國之間太多的千纏萬屢讓一切都出乎著白宮政府的意料。
傳統的盟國首先給予了美國人當頭一棒,法德為首的老歐洲首先跳了出來,對著美國政府大噴口水,在聯大會議上,歐洲國家的代表們幾乎將美國抨擊的一無所是,甚至不顧美國政府的反對,歐盟領導人高調的訪問北京,和中國政府嘰哩咕嚕的大談國際友誼。白宮因為老歐洲的這種態度大動肝火,早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法德為首的老歐洲就大唱反調,可是並沒有人買賬。華盛頓自然知道這些曾經的盟友們在想些什麼,歐盟在中國有著太多太多的利益了,一旦中國完全的戰敗,那麼受到損失的並不會是美國人,而是他們這些歐巴羅,而且自從歐盟成立後,歐洲一直追求完全自主,總是在美國的身後唯唯諾諾似乎並不是追求完全自主的體現。
就連一直追隨己後的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此時也大聲的說不,這種牽涉到利益的事情,誰也不敢做出頭鳥,畢竟政府的背後是財團。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利益是最重要的。
而東南亞倒是有幾個國家起了起轟,喧鬧著支持美國,雖然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些東盟國家內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並沒有旗幟鮮明的站到哪一麵上,但總體上東盟國家顯然是站立在美國政府的立場。正忙著和美國大打出手的中國人並沒有給這些東南亞的小醜什麼好臉色,連續的四枚戰略彈道導彈射向了南中國還,盡管沒有戰略核子彈頭的裝填,盡管彈落點還在公海,但對於東盟來說,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再明顯不過的核威懾“敢動我就核平了你”。畢竟本土正打的不可開膠,要真的南海再出點問題,中國政府還真的得兩線作戰了。
最讓美國政府擔心的就是俄國人了,莫斯科顯然想在這場中美兩大國的爭鬥中漁翁得利,但又不想一方坐大,尤其是中國一旦真的被打壓了下去,那麼今後也隻有自己獨身和山姆大叔叫叫板了,這顯然對於俄羅斯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點貪得無厭的北極熊還是明白的。於是除了成天和北京密謀之外,俄國人還旗幟鮮明的公開和華盛頓對著幹,搖頭晃腦的要重返傳統勢力區,接著又在北極一陣鬧騰,搞的本來就兵力捉肩補肘的美國軍隊更加的兵力緊張。
外部國際環境的不利加上國內一浪高過一浪的反戰浪濤,白宮政府焦頭爛額,顯然國防部長這個犧牲品並不夠,或許還需要另一個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