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人大把大把的撒著美元,生產出大批大批的先進武器的時候,睿智的中國人並沒有沉迷在經濟建設為先的假象之中。誰都知道,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為後盾,任何的經濟建設成果都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從裁撤精簡軍隊,到軍官、士官職業化,從先進武器裝備到作戰思維樣式的轉變,落後太久的中國軍人小步快跑的追趕著美國為首的世界軍事強國。國防要發展,但卻又不可窮武黷兵,北京中南海的決策者們在國防現代化的同時又巧妙的避免了西方國家將中國引入軍備競賽的險惡,前車之鑒有蘇聯,現行之例有印度。
路總是坎坷崎嶇的,不可能總是那樣的一帆風順。起步較晚的中國軍工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完善的先進軍事技術方麵還有很大的差距。當1960年代美軍作戰部隊搭乘著‘UH-1伊洛魁’通用直升機在越南雨林中蛙跳的時候,直升機在中國軍隊裏還是稀罕物,早期的‘直-5’後來引進的‘MI-8’ ‘MI-17’帶給中國直升機工業的隻有無限的悲哀。
1980年代,中美兩國蜜月期的時候,中國從美國西斯塞科公司引進了一批‘S-70黑鷹’直升機,然而當89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軍事禁運的時候,中國曾試圖仿製‘S-70黑鷹’,然而卻無奈的發現這基本不可能,因為技術原因而無法仿製。由於中國軍隊一直把‘黑鷹’用來在西藏地區的人道主義救援(隻有‘S-70黑鷹’才能夠在西藏那樣的高海拔、低溫度的惡劣氣象條件下飛行,俄製直升機根本無法在那樣糟糕的氣象中飛行,正式這種原因中國才從美國引進了黑鷹,其實無形之中,中國也為西斯塞科公司以及‘S-70黑鷹’直升機成功的做了一次廣告),所以當中美關係緩和下來的時候,中國仍然可以從美國獲得‘黑鷹’直升機的零配件。
可以自行研製先進的噴氣戰機、可以載人航天探索月球,然而卻無法研製出一種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直升機,無論是國防科工委的軍官們還是昌河直升飛機製造公司的技術專家們都把這當成是自己職業中的一個恥辱、一種遺憾。
中國人從來都不畏懼挑戰,1960年代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在毛澤東同誌的那句“原子彈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豪言之中,羅布泊上空的那朵緩緩升騰而起的蘑菇雲讓中國人昂首走進世界核子武器俱樂部的大門。兩彈一星的精神永遠是中國軍工人的動力。從仿製法國‘超黃蜂’直升機,中國直升機開始了自己艱難前進的長征。
‘超黃蜂’的仿製成功讓中國海軍航空兵有自己第一種艦載直升機-‘直-8’。而‘直-9’ 則是‘海豚’直升機的中國版,中國在從法國引進這種通用直升機的生產許可的時候,並沒有停止自己的自主發展,從艦載反潛型的‘直-9’到武裝型的‘直-9’,中國直升機在艱難曲折中緩步而行。
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AH-1眼鏡蛇’係列武裝直升機和陸軍的‘AH-64D長弓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漫天飛舞的時候,中國還沒有一種真正意義的武裝直升機。無論是武裝型‘直-9’還是‘MI-17’武裝型都隻是在機身兩側簡單的加裝上懸臂式小展弦比短翼,掛上火箭發射巢而已。
探索、借鑒,中國人一步一步的走出那團遮蔽神秘的雲霧,從‘直-9G’攻擊直升機上的技術試驗,到偵察型的‘直-11’,中國自行研製的武裝直升機‘武直-10’攻擊直升機漸漸的揭開了神秘的麵紗。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串列座艙、強大的火力、優越的低空性能,並能在惡劣氣象條件下晝夜執行反坦克任務。外形酷似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虎’、南非的‘茶隼’。
先進技術打大量應用也是‘武直-10’攻擊直升機的一大特點,先進的航電係統能夠自動統整、簡化由戰術指揮資料鏈或偵測係統傳來的大量戰場情報資料,提供給飛行員真正有用的信息而並不是漫無章法的信息洪流。光電偵搜係統以及射控雷達加上強大的對地攻擊火力讓‘武直-10’毫無懸念的成為了中國軍隊的‘樹梢殺手’
和美軍的那些直升機不同,自誕生起就沒有經曆戰陣的‘武直-10’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經曆過實戰中的戰火的熏陶,所以也沒有‘AH-64阿帕奇’那樣響亮的名號。
但當這些墨綠色塗裝的死神成群的出現的時候,帶給美國大兵的同樣是令人恐懼的死亡和血腥屠殺。驚惶不安的被壓製的抬不起頭的美國大兵們最能夠感受到這種‘中國製造’的強大威力,似乎並不比己方的‘AH-64D長弓阿帕奇’遜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