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節
九州-長崎,中國遠征軍兼對日遠征軍司令部內,雷石將軍臉色鐵青的看著諾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出來的由無人偵察機所發送回來的圖像“為什麼事前一點情報都沒有?”
“日本人這一次搞得很隱蔽,我剛和塚木清遠、鬆本淳三郎兩個日本人談過了,他們也說是對具體的細節並不是很清楚。”一旁的蔡興宇中將接過話語說到“鬆本淳三郎這個陸軍幕僚總監部-作戰課長大老遠的從東京跑過來就是為了敦促在近畿地區使用核子武器。哦,忘了說了,日本人的這種核炮彈稱之為‘菊花’,是以美軍的‘W-85’核炮彈為母本所研製的,發射平台為口徑280mm 射程約40公裏的火炮,基本上也就是美軍M28型‘大衛克羅克特’火炮為仿製對象,估計射程在40公裏左右,當量為5萬噸TNT。”
“哦?以美國人的玩意兒為樣本?”雷石說到“那近畿方麵軍手裏有這種核炮彈嗎?”
蔡興宇中將搖了搖頭“分配到近畿方麵軍的兩枚‘菊花’還沒有運抵,就……”
“這樣?核爆區的情況怎麼樣了?”雷石將軍轉身對一名參謀問到“救援派出了嗎?”
“近衛集團軍的防化分隊和第54集團軍的防化分隊已經再向爆心區域開進了,另外第9陸航團搭載著近衛集團軍的一支處理小隊已經現行進入爆心區了。”參謀回答說到。
“敦促前線部隊加快進軍速度,必須迅速進入爆心區域展開救援!”雷石轉過身去,看著屏幕上的圖像“即便是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盡百倍的努力,救出幸存者。”
“情報部門有沒有搜集到更多的情報資料?”雷石將軍對情報部門的軍官問到。
“還沒有其他的相關情報。”負責情報的一名官員說到“從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日本人總共也就造出了8枚‘菊花’。在之前全都是儲藏在富士山下的靜岡縣-禦殿場基地內,但是根據現在的情況看來,日本人大概已經將這些核炮彈全部周轉運輸出去了。”
“所有野戰救護部門準備得怎樣了?”總指揮向幾名軍醫官詢問到。
“所有應急預案都準備好了,一旦救援直升機運回幸存者,就立即采取應急搶救,長崎機場已經準備好了專機,隨時可以將傷者轉運台灣特區或者國內進行醫治。”
“空軍和海航已經開始展開在中部地區的搜索任務了,除了作戰飛機之外,多架‘DY-10鷹之眼’地麵監視預警機也被抽調到了這個方向上。”空軍駐前敵指揮部航空協調官-王漢維上校打開手裏的資料夾彙報到“一旦發現可疑目標,我們都將在第一時間予以摧毀。”
雷石將軍點了點頭“具體我們下一步該是怎樣去走,還得等中央的決策。”雷石望了蔡興宇中將一眼,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北京-西山指揮所,這座中國的國家指揮中心樞紐此時是一片忙碌,參謀們忙忙碌碌的穿梭在各指控中心內。一種大戰將臨的氣氛籠罩在諾大的指揮所內,甚至就連警戒的哨兵都比以往多了許多。而這樣緊張的場麵還是在衛國戰爭期間方才有過的。
地下指揮所的一間小小的會議室內,兩名核專家正在給圍坐在會議桌前的國家領導人們講解有關原子大炮與核炮彈的相關基礎知識。這種專家給予的問題講解一向是中國政府決策層的老傳統了。每當出現重大危機事件時,決策層都會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來給予‘傳道授業’,從而了解相關層麵上的知識,以便能夠更為準確的作出最終決策。
“所謂的核炮彈並不是屬於那種針對敵方戰略目標的戰略性核武器,而是在戰場局部使用的戰術核武器,美軍戰術核武庫中裝備數量最多、發射最簡便的戰術核武器就是核炮彈。”一名稍稍年輕些的專家侃侃而談著“由於破壞性和毀傷威力都比較大,所以也是一直以來都是被美國軍方所重視的。不過有一點是比較可笑的,那就是美軍當初研發核炮彈的時候,其本意並不是為了進攻作戰,而是不折不扣的前去防禦,無論是M28型‘大衛克羅克特’火炮還是核地雷都是為了阻止蘇聯紅軍為首的百萬華約軍隊的裝甲洪流的進攻。正是因為美軍、北約的部隊在常規作戰中是根本無法阻擋得了紅色鐵流的衝擊,所以百般無奈之下,才不得不去依靠核子武器這些非常規手段,如果不是依靠核子武器的威懾,大概蘇軍發起進攻後,要不了多久,美國人和那些西方政府都將是會被趕下大西洋的,從東西德邊界到安特衛普、法國海岸,西歐地區對於強大的蘇聯紅軍來說,根本就毫無力量可以阻擋。”
“不單單是北約,當年我們在三北地區不也麵臨著北極熊的壓力嘛!”主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說到“當年要真是爆發了戰爭,三北防禦戰的情況和北約在西歐的境地是很相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