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節(1 / 3)

第四章節

“衝繩戰役的勝利,使得北京方麵叩開了通往日本本土大門,就如同二戰末期一樣,中國人也想如同當初的美國軍隊一樣,以衝繩島為跳板,從而進軍日本本土。對於隨時會升級的戰事,國際社會不再抱以任何的希望,在北京與東京方麵周旋調停的政客們對此感到了希望的渺茫,沒有人會假設這場戰爭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開始,又會以一種什麼樣的結局收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著開始與結局的到來”——《華盛頓郵報》

一場戰爭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因為對於一個軌跡來說,任何的外在作用力都會使得這個軌跡發生偏離。二十一世紀的日本正是如此。

對於美國人來說,東京的政變已經打破了華盛頓方麵對日本的控製能力,和平憲法與民選政府一樣,在那些瘋狂叫囂著‘擴大戰爭’的右翼狂熱軍人的刺刀下,變得如同一張破布一樣,分文不值,失去了原先的價值。

在大陸戰爭的後期,華盛頓已經展開和北京方麵的和談時,處於軍政府鐵腕統治下的東京卻對此毫不知情。而當白宮單方麵與中國政府達成終戰協議,大批美軍作戰部隊在中國軍隊的‘護送’下搭乘著大型運輸機、兩棲登陸艦,帶著戰敗的頹喪撤離中國大陸的時候,東京軍政府卻在一片戰爭的叫囂聲中,悍然宣布將單方麵擴大聯軍中的日本作戰部隊在中國境內的作戰區域。這個聲明在引起世界輿論一片嘩然的同時,也遭到了中國軍隊以猛烈打擊還以的顏色。大陸戰爭中,派往中國戰場的日軍第1、3、4、6、7、8師團、第5獨立旅團以及在台灣的第9師團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以至於戰後日本軍方不得不重建這些曆史悠久的作戰師團。

如果說大陸戰爭後,北京的宣戰是在意料之中的話,那麼華盛頓方麵的‘放棄美國軍隊在東亞地區,包括駐韓、駐日美軍在內的美軍部隊將會由於戰略性的調整而撤離這些地區’的聲明簡直是給日本軍政府當頭一盆涼水。隨著美國政府單方麵撕毀《日美共同安保條約》,日本人在一邊慶祝‘占領’時代結束的同時,一邊不得不思考著獨立防禦的問題。同樣為此而感到困惑的還有韓國政府。

謀大略者自然不會對此而感到意外,就如同中國政府在提出‘美國政府必須放棄協防日本’這一條的時候,成竹在胸的中國國家領導人已然洞穿一切的看到了後麵這一幕的發生。盡管在當時,白宮方麵會覺得麵子上掛不去,但是中美兩國的政府高層核心卻都不約而同的在捂著嘴,暗暗竊喜。

固然對於美國來說,日本是美國精心打造的環西太平洋封鎖線的關鍵一環,是封堵那條蘇醒了的東方巨龍的鎖扣中的一個環節。但無論在什麼時候,美國人都明白,與中國人的利益衝突相比,日本人的威脅才是最險惡的。換個比方來說,和溫文爾雅的中國人打起交道來,雖然費勁腦筋,但卻不必顧忌到會被對方從陰暗處卑鄙的捅上一刀。而日本人卻是相反,這個看起來很有禮節,很敦厚樸實的國家卻是一個典型的間歇性精神病的患者,就如同那本《菊與刀》所寫那樣。

不管在什麼時候,美國人都知道,和中國的衝突隻是利益上的衝突,隻是意識形態上的分歧,隻是一種相互之間精神世界裏的敵對而已,隻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而這一切都是可以協商、都是可以解決的,隻要你有足夠的耐心。換個說法來說,盡管每屆美國政府的總統候選人在競選之初都會大打‘中國牌’,拚命的搖著舌頭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唾沫橫飛的大加抨擊中國的人權問題,但真正在上台當選總統之後,都會理智的對待中國-這個崛起的新興大國。畢竟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環境內,真要和中國搞翻了臉,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到哪裏去,中國經濟真是要因為製裁而受到了放緩,那麼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也就為期不遠了,這就是所謂的‘中國打個噴欠,世界都會感冒’

美國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好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人也都睿智的明白這個遊戲的規則,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中美兩國之間無論什麼時候,口水戰打的連天,哪怕就是不愉快的發生一兩次局部戰爭,都不會因此而爆發一場可能會把美國、甚至是地球毀滅了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