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上看,四個人都覺得這位傳奇人物平淡無奇,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朱雲朝和蕭國劍覺得很得意,隨著這位兄弟的成長,想約他出麵吃個飯,也是很有麵子的事情,更別說從他碗裏挑肥揀瘦了,於是把這幾個人向他介紹了一下。
高建彬想要見見方高寒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一下他是不是紈絝子弟,如果他是,那麼絕對沒有機會到嶺河市,反之,有可能會加加擔子。
國家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是個極有分量的正部級領導,這樣的人情非常劃算。陳天偉倒是不用過多考察,能進特種部隊的人,都是軍中精英。
到了某種地位和級別。三言兩語就能認清楚一個人的品性。人品不好。越是有能力造成的破壞越大。
高建彬看著安妮給自己倒茶,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高寒同誌和安妮同誌以前都是在國企工作,想必對國有企業運行中的情況非常了解,我想知道,你們了解嶺河市的國有企業嗎?”
方高寒和安妮對視一眼,都愣了,這個考題明顯的偏離了預定的目標。不是說要到區縣的黨委或者政府工作嗎?為什麼這位老板要提到國有企業呢?
方高寒說道:“高書記,我說句實話,從我看到的資料顯示,嶺河市的國有企業很少,而且沒有幾個成氣候的。這裏麵的原因很複雜,主要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再一個,就是思路沒有打開,沒有因地製宜因勢利導的發揮自身的優勢。”
高建彬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這兩點都對,為什麼我要向你提出這樣的問題呢。作為一個縣區的領導班子成員,必須要有發展本地企業的概念。人們看到的隻是我們市得到多少外來投資。這恰恰是我最為難受的一點,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體現的是在可持續性發展方麵,依賴外部輸血來建設嶺河市,自身的造血功能就要逐漸衰退。”
方高寒很認真的聽著,對這位海州速度的締造者,他一直都充滿了仰慕和崇拜,能夠得到他的指點,對他以後是至關重要的。高建彬說道:“大環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東西部的先後順序是設計師的正確選擇,既然國家給了我們這麼多的資源和政策,就代表環境已經得到了改善,我們要是在不趁著這個機遇做點事,那就說不過去了。”
他繼續說道:“國有企業是我們經濟的支柱產業,嶺河市以前不具備發展擴大國有企業的能力,缺乏資金來源、缺乏高科技技術、缺乏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導致我們經濟一直提速緩慢,大量的企業因此被兼並或者破產。我已經盡可能的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避免對本地產業造成衝擊,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高建彬的話顯然對二人刺激很大,似乎明白了剛才的提問有何等的深意,方高寒說道:“我看過您的一篇文章,說的就是對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詮釋,也是對招商引資的見解,當時我聽父親說,你的這篇文章首長們都非常的讚賞,認為你的思路清晰,具有遠大的戰略目標和規劃。”
高建彬知道他說的是自己和李榕的爺爺李紹棟談過的,扶持本地企業擴張上市的話題,由社會科學院遞交到了政治中心常務委員會,又說道:“為什麼會產生海州速度這個名詞呢,代表的不是我招商引資的成果,而是我扶持海州市本地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和上市引起的合理反應,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然後說道:“當年我引入外資的時候,三十八家外企,八十億美元的投資,那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力,占據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份額,可現在呢?連二十分之一也不到。所以說招商引資隻是刺激經濟增速的一種手段,不是我們的主要工作,現在你們明白為什麼我要對你說這番話了吧?”
方高寒說道:“您的意思是要提醒我,不要看著眼前有那麼多的項目,那隻是表麵文章,我們自己的東西並沒有得到發展,由此也影響到了城市的可持續性核心競爭力,我如果擔任領導崗位,要把眼光放得長遠,借助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利用政策和資金渠道,把自身的工業化體係建造出來。”
高建彬滿意的說道:“你的悟性還可以,既然明白了我的意思,怎麼在實際工作中靈活的運用,就看你自己了,當然,遇到了困難也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過完年的時候你就到市委找我報道吧!”
安妮笑著說道:“您的意思是考試結束了?”高建彬說道:“高寒同誌既然要擔任區縣的主要領導職務,你就要受點委屈了,我準備把你安排到國資委,希望用你積累的經驗和智慧,能夠在國有企業改製中大放異彩,為了照顧你們,我可以安排高寒同誌到區裏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