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與領導的談話(3 / 3)

高建彬說道:“周書記陳省長諸位領導,今年東部新區將會選擇三個鎮作為新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的重點推行區域,我的計劃是對東部新區的和平鎮全麵推行,良河鎮和寶塔鎮作為試點進行推廣,我的計劃投資是達到一個億,這是今年的投入規劃資金數額。為了這項工作順利的開展我采取了兩步棋,第一,選擇有潛質的工作認真的區政府和各鄉鎮幹部組成學習考察團,到石橋鎮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石橋鎮的農業改革已經是非常的成熟,而且在學習期間要和石橋鎮達成聯合協議,利用石橋鎮的網絡渠道來對這三個鎮的農副產品進行銷售,短時間內東部新區還沒有辦法做到這一步,隻能是借殼生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改變現有領導幹部們的思想和意識,到真實的現場去看一看這個模式將會給農村帶來多麼大的轉變,給他們增加信心。”周國林問道:“既然是派團出去學習,那麼有什麼保障措施能夠實現這個目標,計劃是不錯,但是一定要有相應的條件。”

高建彬說道:“對於這一點我的保障措施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以後,我會親自出答卷對他們進行考核,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以及對於自己轄區內的農業改革工作開展的思路,沒有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比著葫蘆畫瓢也有一個計劃出來,不能到了寶山空手回,去和不去一個樣,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的就要到黨校去進行二次學習,換有能力的幹部去替代他們的崗位,如果經過黨校的學習以後還不能讓我滿意就直接下課。”陳錫坤笑道:“這個辦法比較容易激幹部們的潛能,免得有人仗著資曆老賴著不下來,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來,你說一下第二步棋吧,上麵的意思比較簡單。”

高建彬繼續說道:“對於東部新區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規劃,一個億的人民幣投資也不是說隨隨便便就做出來的,而是經過了最嚴謹的計算,使用上自然是格外的謹慎。那麼我就把思路往更細化方麵延伸一下,我搞的是新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主要麵對的是廣大的農村,我在石橋鎮的經驗是,要想快的改革成功,必須要轉變農村幹部們的思想和知識,這些人才是其中的中堅力量。所以接下來農村村幹部問題就擺上了桌麵,改革生產模式先就要轉變人的思維,而村幹部就是農村的帶頭人,是改革工作的執行者,勢必也要進行根本性的調整,因為曆史的原因,有些不善於學習思考的村幹部們,已經和時代脫節了,這將對於我們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局限性和阻礙性。我對於這個局麵做出了推行大學生競選村幹部的思路,但是目前隻是我個人的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至於效果如何我們就從實踐中去檢驗。這樣是我不能公之於眾的原因,因為我也沒有把握。”

陳錫坤和周國林聽到了這個思路馬上就是眼前一亮,感覺思路一下被高建彬的話打開了一扇門,想到了一些從來沒有想到的問題。所有在場的領導幹部們也是震驚不已,大家看著高建彬心裏在納悶,這個家夥總是比別人想到的多一點早一點高一點,很明顯這個思路模式對於南江省來說又是一個戰略性的轉變機會。高建彬沒有一定的把握是不會開口的,這樣的改革必須要有可操作性,以前的經驗表明,隻要高建彬開口說出來的事情,最後一定會成功的實現,他就是最擅長不不可能變成可能。周國林說道:“不要管有沒有可實踐性,快說一下你的具體思路,我們大家現在就商討一下。”

高建彬說道:“大學生有著自己的優勢,那就是他們這些人有著高學曆,不排斥接受新鮮的事物容易領彙貫通,而且作為年輕人來說是有思想有抱負的,我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很清楚他們的想法,如果今年東部新區全麵推行取得了好的成效,我將建議上級組織進行大麵積推廣。大學生當村官也不是我的獨到思想,而是我借鑒了中央的規劃思路,我們國家最廣大的區域不是省也不是地級市而是行政村,其展的重要性可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現實情況是我們的村幹部對於外部環境的了解非常稀少,大部分的人都不會上網閱讀信息,而且大部分村都沒有網線,這就對於我們東部新區的農業改革工作來說非常被動,現在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所有的商機都隱藏在龐大的資訊裏,我們的領導幹部自身還隻是半瓶醋,不可能挨個村詳細的指導幫助,那樣再加上一倍的人數也不夠用,所以還是要村幹部自身有這個能力,很明顯現在的村幹部沒有這個接受重任的實力,必須要加以改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