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當眾拜師(2 / 2)

最靠前的無疑是國君以及諸公卿,左後和往後才是諸將軍大夫以及趙墨本身的元老們,越是往後離講台越遠,身份地位都更低些。

這時忽然隻聽外邊一聲通傳:“國君駕到!”

一瞬間,整個大堂會場內所有人都齊齊起身,片刻之後,有禁衛開道而來,趙王在一眾內宦和趙氏諸公子的簇擁下緩緩進入大堂。

“拜見大王。”眾人齊齊躬身行禮,趙王道了聲平身,然後就在元宗親迎下往前方座位行過去。國君既已經到場,其他賓客也陸續到達,王離的講學也將開始了。

首先走到大堂上方高台上的是趙墨會館的地主元宗,隻見他走上高台卻不坐下,先是與下方一應賓客躬行一禮,堂下交談的聲音頓時一息。

元宗從容站在台上,目光微微掃視整個下方,待下方聲音一歇,隨即大聲說道:“各位來賓,下午好,十分有幸能夠請得諸位的光臨,來聽王司禮作大利之道的講學。”

“有的人或許會這樣問,興天下之大利乃是我墨家門人的事情,今天緣何會請王司禮,一個非是墨家門人的人來講這天下大利呢?”

元宗如此一說,堂下諸人盡皆好奇,卻並未有人提問,隻聽他繼續說道:“說來也是我墨家不幸,自昔日墨翟先師提出天下大利的理想,建立了墨家行會。”

“我墨家門人多年來一直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可是經年以來,我墨家的學說依舊局限於行會之中,無從得到天下人認可。”

“元宗曾遊曆諸國,上到公卿,下到黎庶,見過了不知多少世事,可是對此都不明白,天下大利之道難道不是有益於天下蒼生,緣何無法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不僅外人無法認可,就是我墨家內部也是分歧極多,以至於墨翟先師逝去之後,我墨家行會分出了三墨。”

“如此元宗百思而不得其解,一直到近月之前元宗來到邯鄲得遇王司禮,與王司禮一番交談,元宗方明白其中根底,可謂是大徹大悟。”

“今日元宗請諸來聽司禮講學,同時元宗也是有一件事情與大家宣布,王司禮一生所學非同小可,元宗對司禮的學識仰慕非常,今日借著這個機會,願奉王司禮為老師,至此我趙國墨家行會,也一同並入司禮門下。”

“下麵,請老師上場,與諸位開講大利之道。”元宗說著,與王離所座的座位遙遙躬身一禮到底,然後起身下得高台。

元宗如此一言,一瞬間在整個大堂內引起軒然大波,除了趙王知道此事之外,其他人無不驚歎震撼。

說起來在這個時代,正處百家爭鳴時代,墨家精通工匠以及兵法,在這個時代卻也是顯學,與儒家並立是最盛的學派之一,在各國都極有影響力。

就說趙國,許多貴族子弟雖然不是墨家的門人,可是卻也與墨家極有關聯,或於趙墨會館學習劍術,也有學習工匠製器之學的。

而今這樣一個學派的鋸子竟是拜王離為師,還欲將趙墨一門盡歸於王離門下,此等事情如何不讓眾人震撼不已?

“什麼,元宗鋸子竟是要拜王司禮為老師,還要將趙墨歸於王司禮門下,我聽錯了麼?”

“是啊,難道王司禮竟還真有那般學識,竟能傾倒墨家鋸子?”

“聽說元宗鋸子是王司禮斬殺了過去的嚴平鋸子扶持上位的,這元宗莫不是以此討好巴結?”

“不錯,如今王司禮在趙國朝堂影響力巨大,便是相位之事都可幹涉,若是我有這等機會也要好好巴結。”

“應該不盡是巴結,王司禮的學識的確極為高明,各位難道沒看到昔日那些公子才短短時日就被教成了才,如今和過去完全是判若兩人?”

“不錯,各位可能沒注意到,王司禮才來邯鄲一個多月,如今我們邯鄲甚至整個趙國都隱約有著多大的變化?”

“還是先聽聽王司禮的講學再說,王司禮既敢上台講學,定是極有自信,當有些本事才對,聽他說完,一切就明了了。”

整個堂下議論紛紛,王離卻緩緩起身,在眾目注目之下徐徐向講台而去,然後轉過身自上而下俯視,一瞬間,一股無形而肅穆的氣勢自他身上升起,整個堂下頓時停止了一切其他議論,陷入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