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塊石頭支口鍋,一頂帳篷安個窩(1 / 3)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趙秋燕放下了手裏麵的架子車。

她沒有想到,經過兩年的高考努力之後,終於在第三年,以全縣理科第二十六名的成績,考上了長慶石油學校。

1980年,國家剛恢複高考時間不長,錄取率隻有百分之三,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女孩,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高考是唯一的途徑。

此時的趙秋燕,她正幫著家裏幹農活

她覺得,如果今年還考不上,

那麼,自己再補習一年,

總之,一定要走出農村。

趙秋燕拿著錄取通知書,她激動的流出了眼淚。

秋燕媽更是拿著女兒的錄取通知書,在旁邊激動的手舞足蹈,說道:

“太好了,我女兒以後,就是工人階級了。”

相比秋燕媽,秋燕爸看著錄取通知書上的長慶石油學校,他卻皺著眉頭,說道:

“秋燕,我不是讓在報誌願的時候,填寫師範嘛,怎麼你被這個什麼石油學校,給錄取了?”

秋燕爸覺得,女孩子將來當個老師教書育人,那真是最好的職業了。

秋燕媽在旁邊,推了秋燕爸一把,說道:

“老頭子,你知道什麼啊?難道,你沒有看到,這個學校,是石油學校啊?將來,秋燕從學校畢業了之後,就是石油工人了。石油工人多光榮,將來可是為祖國獻石油的。”

秋燕爸說道:

“石油不是在沙漠裏麵,就是在大山裏麵,難道你舍得讓咱們閨女,去荒山野嶺裏麵找石油啊?”

秋燕媽手裏捧著女兒的錄取通知書,說道:

“那也比在家裏,種一輩子地,強。”

這個時候,村長從不遠處走了過來。

他一邊恭喜趙秋燕考上了學,一邊說道:

“咱們這個大隊啊,今年就考上了兩個孩子,一個是你們家趙秋燕,一個是隔壁村的萬裏。”

聽到萬裏,趙秋燕立刻腦海當中出現了,那個比自己低兩級白白胖胖戴個眼鏡的男孩。

雖然,兩人平時在學校裏麵見過,

但是,卻從來沒有說過話。

這個時候,秋燕爸趕忙詢問村長,說道:

“對了,那個萬玉祥的兒子萬裏,考的是哪個學校啊?”

話畢,秋燕爸就在心裏想:

萬玉祥就是個聰明鬼,他的兒子也肯定精明的很,一定報了師範專業,將來畢業了當老師。

可是,讓秋燕爸沒有想到的是,隊長竟然告訴他,說道:

“萬裏和你女兒一樣,都考上了長慶石油學校。”

聞言,秋燕爸瞪大了眼睛,他非常驚訝的,說道:

“怎麼兩個孩子,都考了那個石油學校啊?”

隊長給秋燕爸解釋,說道:

“長慶石油學校,今年在咱們縣上擴招,所以能好考一點。再說了,長慶石油學校,可是給長慶油田,培養人才的搖籃,你女兒要是去上了那個學校,將來肯定能給國家的石油事業,做出貢獻呢。”

就這樣,趙秋燕陰差陽錯的考上了長慶石油學校。

雖然,長慶石油學校是一所中專院校。

但是,對於高考已經落榜兩次,迫切的想走出農村的趙秋燕來說,她已經很知足了。

……

啟程,去長慶石油學校報到那一天,

縣上專門組織了幾輛大卡車,把趙秋燕他們這一批學子,拉去了位於甘肅慶陽市寧縣,長慶橋鎮的長慶石油學校。

他們這一批考上長慶石油學校的孩子,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村孩子,

甚至,其中有好多孩子,都不知道石油是什麼,更不知道長慶石油學校是培養什麼人才的?

但是,即使這樣,這一批農村孩子卻在後來,成長為了最早一批長慶油田的技術骨幹和勞動模範。

也正是,在這一批莘莘學子的努力和拚搏之下,他們克服了重重艱難,將長慶油田從一個不起眼的,特別小的油田,建設成為了中國陸地上第一大油氣田。

當大卡車拉著莘莘學子們,抵達長慶石油學校之後,

趙秋燕第一個,從大卡車馬槽裏麵跳了下來。

她看著眼前的長慶石油學校,內心裏麵充滿了向往。

進入長慶石油學校之後,映入眼簾的便是各種,介紹長慶油田和石油工人的報紙。

從這些報紙裏麵,趙秋燕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石油工人奮戰的黑白照片。

尤其是照片下麵,寫的一行字:

沒有食堂,沒有住房,就“三塊石頭支口鍋,一頂帳篷安個窩”,自己挖窯洞,自己蓋幹打壘。

同時,趙秋燕也看到了,長慶油田的發展:

1970年,蘭州軍區,長慶油田會戰指揮部,在長慶橋正式組建。

隨即,來自玉門、江漢等油田的石油工作者、蘭州軍區的數萬名複轉軍人,浩浩蕩蕩整裝集結,運力緊張,就拉上架子車,跑步上前線。

器材物資緊缺,就修修補補再用,沒有住房,就住帳篷、幹打壘、窯洞、地窩子,

糧油副食供不上,就興辦農場,自力更生,留下“跑步上隴東”“三塊石頭支口鍋”“人拉肩扛搞生產”“風餐露宿找石油”的動人故事。

從此,隴東大地,風起雲湧,一部部鑽機,轟隆開鑽,向地底深層,探尋而去。

正當趙秋燕聚精會神的,看著牆上的這些報紙的時候,

萬裏從不遠處,走了過來。

萬裏背著書包,手裏麵提的蛇皮袋子裏,裝著母親給他烙的鍋盔。

萬裏站在旁邊自我介紹,說道:

“趙秋燕,我是萬裏,咱們兩人在學校裏麵見過的。”

這次,從村子裏麵,坐卡車過來的時候,趙秋燕看到過萬裏,

隻不過,兩人沒有坐到一輛卡車上。

看到萬裏過來了,趙秋燕趕忙打招呼,說道:

“萬裏,我知道你,你是咱們學校裏麵,學習最好的幾個孩子之一。”

萬裏撓著後腦勺非常謙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