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孩子(1 / 3)

俞經綸從小的夢想,變了又變,都近乎不切實際。從很認真的語無倫次,什麼科學家,醫生、英雄、一直到教師。夢想個遍,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兒時回答老師的痛快,實踐起來簡直比登天還難。父母給他起的名字,倒是很大氣,希望他將來滿腹經綸,時至如今他除了多看一些閑書,學業基本沒什麼長進。

雖不像《嶗山道士》裏的書生那樣每日捧著《神仙傳》,但西遊、封神、綠野仙蹤、濟公傳、蜀山,倒是反複閱讀了遍。每日做夢也像武俠小說那樣遇到一個白胡子老仙人,傳他一本秘籍,從此縱橫天下,笑傲江湖。

夢想總是瑰麗的,現實要慘淡的多,書裏的世界畢竟離現實太過遙遠,但俞經綸的夢依然照做不誤,使得他這個人,在別人眼裏就更是一個很另類的活寶。

他也曾學著書裏,吐故納新,熊經鳥伸,除了對身體略微增強也沒什麼神奇的效果。他要習武,每日裏勤勤懇懇,折騰的筋骨倒是結實了些,但打架依然成績平平。他怎麼就想不明白,這書裏明明就這麼寫的,怎麼自己實踐會一點不靈驗。他後來總結應該不是自己沒慧根,一定是書裏把最主要部分給隱秘了,所以他不能學會真正的東西。

於是他又開始夢想天上掉下一個老神仙,傳給他一套秘籍,前提是珍本善本書,還不帶有隱秘刪節版的秘籍。夢可以這麼做,世界上的事,依然平淡如水。從沒在他身上發生過,那些武俠世界裏的奇遇,倒是他老爸每次在他考試不及格時的追打,愈加凶險。

這個他也理解,人家孩子都好好念書,就是有幾個不願意念書的也都輟學,該幹嘛幹嘛去了,就他這個活寶,不太用心讀書,也不至於留級,半死不活瞎混日子。村子裏對著孩子評價就是“不著調”,不著調就不著調吧。反正他想的事估計別人做夢都不會鼓搗出來。他依然尋找著自己的奇遇。

村子裏來耍猴變戲法,他就莫名的高興,因為武俠小說裏,總是有些高人,喬裝成落魄的江湖人物,物色有靈氣的徒弟。他每次都興奮去碰運氣,學著武俠小說裏的樣子,故意站在圈外,不往前擠,心理禱告這個變戲法的,就是高人,在一眾凡夫俗子裏發現他這個不世出的天才,讓他失望的事,那些人從來沒正眼瞧他一回。人家練完把事變完戲法,跟著賣藥。也從沒用慧眼,瞧一瞧他這個未來的俠客坯子。看來此路也不通,那些人是真的落魄,不是裝的。這個武俠世界怎麼跟現實世界反差這麼大呢,他的還不算遲鈍的小腦瓜,怎麼也搞不明白。

他還看書裏說,高人都愛喬裝成乞丐。於是他得到啟發,每日裏追著要飯的,盯得人家直發毛。以為這孩子有病,最後附近的乞丐都知道,有這麼一個腦子有病的孩子,隻要看見他那些要飯的轉頭就走,他居然比人家看門狗都管用,最後他也看出來了這些要飯的是真的,不是裝的,偶爾有個裝窮,以此為業,職業乞丐,也不是傳說中的高人,無非是懶惰的家夥騙點錢而已。據說有些村子出職業乞丐,家裏蓋起大瓦房,就靠的伸手乞討。反正俞經綸也沒看見過誰真的憑要飯能蓋的起房子,這事也就撂下了。乞丐裏有高人臥底,這個他通過驗證基本可以排除,現在他有一點點對書裏寫的不滿,盡管他認為也許很多故事是真的,輪到他的機會也不是很大。這在他小小的內心,種下一棵懷疑的種子。

經綸的家離城市很近,雖然是農村,城市化的進程吞噬了大部分土地,早晚他也會變為城市混凝土森林裏的籠中鳥。既然是城市廟宇肯定不會少,中國的有句名言,天下名山僧占多,豈止名山,幾乎所有城市都被和尚們占領了一些最顯眼的地方,佛家文化已經混於民俗,再難從人們的生活裏剝離。

經綸把眼光放得遠大了一些,每逢假日他就浪跡於這些寺廟。期盼能遇到一位劍仙,收自己為徒,他滿眼見到的都是忙忙碌碌的人群,為燒香求平安的善男信女,劍仙是一個沒見到,書籍他倒是買了不少,多數是看不懂的佛經。《金剛經》,《壇經》、《大乘起信論》、《了凡四訓》,看得頭昏腦脹,究竟裏邊講的是啥,一條也沒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