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士與小棄嬰(1 / 2)

小羅浮山從來沒有這樣冷清過,平時的熱熱鬧鬧顯得它小的很,但現在才發現,雖然名字中帶了個小字,卻比往日要大上許多。至於為什麼會冷清,是因為山上少了一個人。

平雲觀的李道士在昨天晚上羽化了,雖然說是羽化,但李朔月那裏不曉得,自己的師父怎麼可能有那樣大的法力,自然隻是如同凡人一般死去而已,不過說的好聽些罷了。李道士具體叫什麼,沒有人清楚,山下的村民都這樣叫他,就連他唯一的徒弟也不知道他的全名。

李道士是什麼時候到這兒的,也沒聽說過,不過這座山的名字卻是他取的。他此生唯二的驕傲,其中之一便是從道家名山羅浮山中出來,所以他取了小羅浮山這個名字,當然,他是否真的是從羅浮山中的道觀裏出來的,也沒有人驗證過,或許隻是這個老道士的吹噓而已。

而他另一件驕傲的事情則是收養了徒弟李朔月。據老道士說,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因為是初一,所以晚上也沒有月亮,隻有微弱的星光。老道士本來是打坐冥想,卻突然心有所感,不顧冬夜的寒冷,披著衣服出了道觀,發現了被遺棄在道觀門口的孩子。

當然事實的真相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據李朔月反應,因為道觀裏沒有茅房,所以他師父一直都有半夜出門上廁所的習慣。

老道士打了一輩子光棍,自然也沒個孩子,但卻對孩子喜歡的緊。見有人將孩子遺棄在這裏,老道士也就收養了。本著名字隻是的代號的原則,老道士一開始想給他取名叫李一,但也不知道為什麼,鬼使神差的換了個叫李朔月的稱呼,長大之後的李朔月也一直慶幸師父這唯一一次的‘鬼使神差’。

不過一時興起的收養很簡單,真正喂養孩子卻難的很。小孩子太小隻能喝**之類的東西,可老道士一個男人哪來的奶水呢,山上也沒有頭牛羊什麼的。無奈之下,老道士隻好下山挨家挨戶的詢問。

但長年的戰亂,百姓早已民不聊生,即便小羅浮山地處偏遠,也免不了受影響,所以根本沒有多餘的奶水施舍給老道士師徒倆。不過好在有一戶也沒有充足奶水的人家給了老道士建議,讓他用米熬成米糊喂給小朔月吃,這才讓李朔月健康的度過了嬰兒時期。

原本老道士是不準備讓他也當道士的,但後來轉念一想,與其等到他長大以後下山被抓壯丁,還不如在這小破觀裏當個道士呢。平常算算卦,畫畫符,種種地,倒也可以在這亂世中好好的生存下來。於是老道士給他起了一個初一的道號,便開始教朔月一些東西,當然大部分都是忽悠人的,在李朔月看來真正有用的還是教會自己認字寫字。

不過說來也奇怪,這樣一個老道士卻寫得一手好字,以前還算安寧的時候還有人花錢買他的字呢。也就靠著賣字的錢,老道士才蓋起了這樣一座小小的道觀。受到老道士的熏陶,李朔月的字也是寫的相當不錯,隻是比老道士少幾絲神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