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鹽, 古代製鹽,大多分為海鹽和井鹽兩種。沿海地區的百姓,在臨海地段開闢鹽田,將海水放入後圍起來,利用日曬蒸發水分, 待鹽自然析出後取鹽。內陸則主要是製鹽井, 在含鹽量高的地方鑿一口井, 從井中取出鹽分高的鹵水, 通過蒸煮的方式將水蒸發掉取鹽。
提煉湖鹽的技術在這時候還沒被發明出來。
想著過多解釋不如直接製造出湖鹽來更有說服力, 林初道, “在我家鄉那邊有一種用湖水煮鹽的方法,大家按我的法子去做便是。”
黃臉大漢一行人麵上還是懷疑居多,可是已經翻山越嶺爬到這連青山來了,不如就試一試。
一行人很快按林初的吩咐架起大鐵鍋,又在附近找了乾枯的樹枝生火。
林初帶著幾個大漢走到湖邊,西北地方秋冬季節降水量格外少,這鹽湖經過長期蒸發,水位下降厲害,原來被湖水淹沒的地段,現在裸露了出來, 覆著一層沾滿水垢和青苔的鹽石,這是沉澱下來的鹽石,也稱為湖鹽提煉中的原生鹽,不需經過加工即可直接挖取。
林初讓大漢們把那凝結成塊狀的鹽石搬上來,刨去上麵的青苔水垢和一些其他的大塊雜質,看到刨開青苔和水垢露出土黃色的鹽石,大漢們都興奮不已,古代的鹽提煉並不純粹,一些窮苦百姓家裡用的鹽,還含有許多雜質,看著就是這個顏色。
“咱們有鹽啦!”一個大漢狂喜大吼,留在岸上生火的一些大漢聽到這呼聲,也都一窩蜂的跑過來看。
林初好笑揉了揉眉心,道,“這些鹽現在還不能直接用,把它用白絹布包起來放進大鍋裡煮散。”
黃臉大漢一行人沒想到林初竟然真的知道製鹽之法,眼下都對她言聽計從,搬了好幾塊除去雜質的岩石,用白絹布一裹,打了個死結丟進大鍋裡煮散。
眼見包著白絹布的鹽石慢慢變小,最後整塊絹布都浮了起來,林初才讓荊禾他們把白絹布撈起來。
鹽石在乾涸結成晶體的過程中,融進了不少泥沙和其他細小的雜質,將鹽石煮化,再過濾一遍,就能除掉泥沙之類的不可溶性雜質。
林初考慮到這裡條件有限,一口大鐵鍋煮沸之後,鍋沿燙得驚人,怕是沒人能端起來倒進另一口大鍋裡過濾,就直接用白絹布包住鹽石丟進去煮,鹽遇熱自己會融化,殘留在白絹布裡的就是泥沙之類的雜質了。
除去泥沙之類的雜質,鹽水裡最多的應該就是一些礦物離子,林初又從包袱裡翻出她帶過來的麵堿,麵堿是平日裡做饅頭和麵的時候加一點,屬於鹼性物質,能和許多礦物離子反應使之沉澱。
她給鹽水裏加這加那,看得荊禾等人一愣一愣的,不多時鍋底就出現了許多白色沉澱。
條件有限,這些沉澱是無法過濾掉了,不過好在沉澱顆粒很大,煮鹽的過程中它們會自己沉澱在鍋底,到時候食鹽析出,裝袋的時候不要鍋底那一層就行了。
這一鍋鹽水本就是成塊的晶體鹽石加少許水高溫下融化的,大火之下,蒸發掉水分沒用多少時間,眼見鐵鍋裡的水一點點變少,最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的析出了白色的晶體。
那白生生的食鹽,幾乎跟雪一個色澤,看得眾人目瞪口呆。
“夫……夫人……,這是鹽?”荊禾激動得話都說不利索了,自從到了這關外,她就再也沒見過這樣的精鹽,隻有曾經永安侯府鼎盛之時,才享用得起這樣的精鹽。
林初笑道,“自然是鹽,先用袋子把這些鹽裝起來,趁著天色還早,咱們再煮幾鍋!”
大漢們看見製出了鹽,一個個也興致高漲,做起事來格外麻利。
荊禾激動得無以復加,用手撚了一點放進嘴裡嘗,雙眼瞬間放亮了,“夫人,這鹽沒有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