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屯長,按照陳縣令的指示,從吏七十二人已集結完畢,請下一步指示”
呂英看了看眼前這個躬身哈腰、對他雙手抱拳的男子,淡淡的回應了一聲“知道了,劉隊率,你先行回隊伍中等候,稍等片刻”
呂英,身長七尺有餘,穿著一身不太合身的甲衣,腰上別了把還算是幹淨的寶劍,腳上卻隻穿了一雙樸素的皮靴;他眉毛如斜峰,鼻梁高挺,眼神清澈透明,相貌英俊無比。
可是,無人得知,他於十年前觀看一場戲曲“官渡之戰”時,眼前一黑,再睜眼,便是民生繚亂的東漢末年。
好在這具身體的主人為並州雁門郡代縣一大戶,雖不是百年名門,卻也保得他衣食無憂。
而這具身體的母親在他三歲時便以早亡,父親的身體也每況日下也在他加冠取字“子良”後遇大病去世,家中僅剩下一位束發沒兩年的弟弟,單名一個字“布”。
初來乍到,呂英也甚是不適,而後他嚐試了各種辦法,發現確實無法返回他原本的時空時,便有了幾分認命之心,再之他的父親也有意培養於他,家中事務,無論巨細均詳細告知。呂英不是什麼拘泥之輩,相反,他生性灑脫,也開始盡力的讓自己熟悉著新的生活。
而在他父親去世之後,他更是繼承家業,毫不吝嗇,多用錢財打通渠道,獲了個“屯長”之職,與胞弟呂布相依為命。
“小布,你收拾一下,這次和我一並出發”看著傍邊那個高猛壯碩的猛男弟弟期冀的眼神,呂英也順口交代了一聲。
這次代縣縣令陳康所要求的的是帶人清理縣北屋山的一聚眾賊子,這批賊人人手不多,卻常常堵在代縣過鹵城到幽州的路上騷擾商隊富豪,隻謀財、不害命,也不驚擾身著布衣窮苦之事。
縣裏大戶為此忿忿不平,多次到縣府告狀,而縣令陳康平時花銷大度,吃穿也多由這些大戶提供,無奈之下,才組織人馬“剿滅”這些賊人,而這次,已經是本月第三次“剿滅”行動。
這主要也是完成該縣自己的年終目標考核任務,盡早達成中央的繳賊指標。
而按照其他屯長的說法,他們都是帶著人馬到屋山腳下,遛了一圈,便順勢回城。
這些賊人也很有默契,當部隊出來之時,他們龜縮山裏,也不行劫道。這樣,屯長們都達成了工作任務,這批為數不多的賊人還能被循環利用,多次報功,兩方一直相安無事。
胞弟呂布,雖說後世他武義超群,但是這麼多年的相處,呂英看著呂布從一個光著屁股跟著他到處亂跑的孩子,長成了現在膀大腰粗的青壯少年,呂英還是非常喜歡他的,俗話說,長兄如父,呂布對呂英也言聽計從,不敢絲毫逾越。
此時並州盛行俠士之風,各地總有一些沽名釣譽而又自以為是的“遊俠”,無所事事卻多管閑事的俠客們,管自身喚成“俠客行”。
前幾月,呂英發現呂布開始和這些“混混”廝混一起,那還了得?
沒聽說過一入“俠”門深似海,忠肝義膽是路人嗎?呂英便是對呂布嚴格訓斥一番,並且以戒尺帶孝棍,狠狠的懲戒了呂布一番。
雖然對於皮糙肉厚的呂布來說,這點小傷,不疼不癢,但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大兄如此生氣,也唯唯諾諾,立誓再也不與這些“俠客”為伴。
也因此,為了避免呂布道路走偏,呂英無論到哪裏,盡可能帶著呂布,言傳身教。
“多謝大兄”得知呂英同意之後,呂布興奮的搓了搓手掌,回身拿起了一把大刀,跟在了呂英之後,混著人馬向屋山而去。
呂布生性好鬥,之前和遊俠廝混也因覺得一身蠻力無用武之處,而此次剿匪,即是可抒發他一腔熱血,又可以保鄉為民,更有甚,可為家兄建功立業,所以說,這裏要是說最熱血、最希冀的那個人,必然是呂布。
“大兄,我們這一屯部隊,隻有不足百來人,如果待會發生衝突,請你務必要跟在我身後由我保護,看我手中這把大刀,任他豺狼虎豹,也無法傷你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