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後記
拙作曆經兩個多月總算發完了,感謝讀者的支持和鼓勵。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一些難以忘懷的事,有些是令心靈震撼的和刻骨銘心的,會給自己的一生帶來影響。然而那些事情已經過去了,離現實的生活已經很遠了,再多去回顧徒增傷感。還是麵對現實吧,把我們的後半生把握好,盡量少留遺憾。
後麵請大家繼續關注我的兩部作品,一部是已在別的網站發表過的闖關東題材的小說《鵲孩兒》作品從一個小女孩的成長過程,展示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山東農民為了生計闖關東的生活篇章`。看看在日本人統治下的東北人們的苦難生活,還有孩子們能有多少活到解放以後。
第二部是新作,暫用名《烏河血痕》描寫在日寇入侵的國難之時,山東中部的兩支民眾武裝起義打鬼子,先後被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以及八路軍山東縱隊收編。經曆了親密合作互為依托,到最後分道揚鑣勢不兩立的過程。作品以寫實的手法,講述了在與日寇無數次的血戰中雙方將領幾乎損失殆盡;八年的抗敵之路,無數的英雄血灑疆場,亦給侵略者以毀滅性的打擊等內容。作品還描寫了充滿糾結的,戰火中的愛戀,以及男女軍人情感的起伏跌宕。情節曲折驚險,戰鬥場麵火爆激烈。極有看點。
以上兩部作品均以真實事件為藍本,經藝術加工而成,希望各位讀者垂顧,喜歡。先將《烏河血痕》的開頭一部分奉上,為的是湊夠一千字發表此文。
烏河血痕
第一章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的一天。山東省府濟南城裏冒出了滾滾濃煙,一群日機剛剛投完彈後轉彎返航;城外黃河南岸槍炮聲,一陣緊似一陣,硝煙遮蔽了半個天空。在城北的一座小山上的指揮所裏,一位高大的中年軍人手舉一架望遠鏡在往遠處眺望。他的金黃色的領章上綴了三顆金色的三角,顯示著他的身份——二級上將。他的身後站了一堆呢子軍裝筆挺,腰紮武裝帶的將校,和身背駁殼槍,腰挎牛皮子彈帶的護兵馬弁。
上將軍的望遠鏡裏出現了日寇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發起進攻,自己士兵們英勇抵抗的身影------
將軍放下舉著的望遠鏡深深地歎了口氣。這位上將就是鼎鼎大名的山東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複渠。自‘七七’事變日軍占領津京後又沿津浦鐵路南下,妄圖占領北方重鎮濟南。他奉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之命,指揮麾下的第三集團軍緊急布防。他先派手下師長孫桐萱率一支勁旅在德州迎敵,在重挫敵人進攻氣焰後,自己也因傷亡過重,不得不退回到黃河北岸。然而此舉殺傷了大量敵人,遲滯了敵人一兩個月,給濟南城應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前幾天敵人又集結了大量兵力發動總攻一舉突破北岸防守,攻到了黃河南岸。我軍士卒浴血奮戰,傷亡慘重,但仍在用劣質的裝備抵禦敵軍坦克、大炮的進攻,與敵展開拉鋸戰,保衛著身後的濟南城。然而,憑借自己的實力已難支撐,剛才這一會兒,孫桐萱部,曹福林部及其他各師都打來電話報告自己的傷亡情況,有的師已傷亡過半。這讓他焦慮不堪,他這是在拚血本啊!
一個參謀軍官沿著小路飛快的跑上小山包,氣喘籲籲地來到將軍身後舉手敬禮:“報告總司令,南京蔣委員長來電。”將一份電報雙手遞給將軍。
將軍臉色嚴峻地轉身命令道:“念!”
“第十集團軍韓總司令複榘台鑒,吾已知汝部所取得的輝煌戰績,謹代表軍事委員會向汝部頒布通令嘉獎,並號令全軍以汝部為楷模,奮勇抵禦外辱,保衛國家桑梓。望兄台格盡職守,再接再厲,率部與敵繼續血戰,打出中國軍人的威風,誓死保衛大濟南。另,軍事委員會已令孫元良部,龐炳勳部馳援汝部,其他戰區各部也已整裝待發,汝絕非孤軍作戰。此次決戰事關全局,擅自後退者必將軍法從事!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