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核公約》有沒有出現的可能?
小泉短暫的思考了一下,發現有一定的可能性。
首先是民意基礎。核武器的威力,已被宣揚得人盡皆知,全球的人都生活在,核恐怖的陰影之下。沒有人想這樣膽戰心驚的活下去。即便核大國內部,也有很多人反對核武器的存在。如果日本提出,全麵銷毀核武器,那麼世界六十億人,至少有59億人會讚同。
其次是國際關係。大國的崛起、爭霸依靠的是常規武器,而不是核武器。二戰後,美國幾十年來,一直沒有使用過核武器,那是因為,使用核武器會帶來巨大的人道災難,會讓美國被全人類指責。風險與所得相比,太大,不劃算。況且,他用常規力量就能達到目的了,也不需要使用核武器。
再次,從經濟角度來說。核武器庫是一個吞金的老虎,又不能拿來用。這對於如今已是殘喘俄羅斯,和日薄西山的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而這二個國家,為什麼寧可餓肚子要將核武器庫支撐下去,就是擔心自己被核攻擊。如果能夠全球禁核,所有的有核國家,互派監督人員,按比例縮減核武器。則能省去擔憂。比較難辦的是巴基斯坦,這個核小國,在印度強大的壓力下,隻有依靠核力量才能生存。對此,可由聯合國和各大國保障他的安全,並施以強大的壓力,也不難迫使他放棄核武器。
從安全角度來說。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實際上,等於頭頂著一枚炸彈。既便不打核大戰,也無法保證,今後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不會像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那樣,發生核泄露事故。更別說,核設施被恐怖襲擊、核擴散、被敵國當作死穴轟炸。
最後,從國際環境上來說。借朝鮮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國際反核運動,必然高漲,日本順勢利導,必然事半功倍。
這些理由,看上去行得通,天皇也是大加讚賞。但最後,小泉還是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既便禁了核,如何保證有野心的國家,就像日本這樣,不暗中大量發展核武器?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沒人願意將自己頭上的核保護傘撤去。
說來說去,天皇和小泉都感覺白費勁了。
二日後,聯合國召開特別大會,所有的成員國都派了代表參加。會議的議題,是如何應付朝鮮核災難。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親自參加了大會,在會上,他代表日本政府承諾承擔大部份的朝鮮核災難的善後工作。他這承諾,受到世界各國的交口稱讚。接著他又拋出禁核提案,並建議將7月6日定為國際禁核日。這二項提議同樣得到了“滿堂彩”,日本因此在國際上得到了“反核急先鋒”的光榮稱號。國際禁核日的建議,當時就得到了全票通過。但《禁核提案》遭到了美俄的否決。他們否決的理由是,沒有一套完善的機製監督世界各國全都遵守反核條例。
正當各有核國家,爭吵著就如何解決監督問題時,從印尼未來城飛起了一條巨龍——印尼自主研發,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運載火箭——龍騰一號。火箭將十六枚衛星布散在近地軌道上。吞日集團公布,這十六枚衛星能夠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監視地麵的核設施,並且能夠找到埋藏在距地表十公裏以上的核彈全部位置。附帶著,公布了一張全球核設施的衛星照片。照片的準確度與精確度讓各核大國心驚不已。
2007年7月6日,第二個世界禁核日,經過一年的反複驗證,吞日集團的反核監督網的效能和公證性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承認。這一天,聯合國安理會全票通過了《禁核公約》,公約規定,全球有核國家,在未來三年之內,同步按比例的削減各自的核武器,直到完全削毀為止。沒有能力削毀核武器的國家,由五個常任理事國,無償的提供技術援助。今後任何國家,都不得發展核武器,拒不削毀核武器,或者暗中發展核武器的國家,將受到世界各國包括使用武力在內的嚴厲懲罰。
《禁核公約》的簽訂,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以為人類將從此擺脫核戰爭的陰影,避免了人類會毀於自身的預言。聯合國秘書長動情的說:這是人類,在二十一世紀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他的這句話,被全球廣泛傳誦。而最先提出,並積極推動《禁核公約》的日本則得到了廣泛的稱讚。
蘇聯說,他占領阿富漢是為了世界和平,實則為了得到中亞的利益。
美國說,他占領伊拉克是為了將伊拉克人民解放出來,實則為了中東的石油。
日本說,為了全人類,推動《禁核公約》,實則是為了自己征服全世界鋪平道路。
每一個看似為了全人類的舉動後麵都暗藏著陰謀。
但很少有人知道,陰謀後麵還有陰謀,推動《禁核公約》的實施,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打算。最終誰得利,誰失利,就要看誰最聰明,誰的陰謀最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