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最危險的時刻-第九十六章 北緯三十八度(1 / 3)

第四部 最危險的時刻-第九十六章  北緯三十八度

第九十六章  北緯三十八度

北緯三十八度,是一條世界著名的軍事分界,這個地方著名在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那一場,一個剛剛誕生的東方弱國,打平了當時世界頭號強國,以及他附帶的由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弱國以傾國之力,在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之中,赤著腳用落後而且雜亂的武器,憑著屍體堆積的人海戰術,硬是將一流強國逼到三十八度以南。這一場戰爭,讓中國人民記憶深刻,就連小學生課桌上,劃的那條“楚河漢界”也有了一個別稱,“三八線。”

三十八線以南,僅幾十公裏就是韓國的首都漢城,三八線以北是朝鮮的百萬大軍。幾十年的軍事對峙,在分界線上,兩國各修建了規模龐大的軍事工程。地麵是縱橫交錯的溝壕,星羅密布的明雕暗堡,地下是如同迷宮的工事,地道、倉庫、防炮洞,重重疊疊,有的還通到對方國境內。朝鮮”全區堡壘化、全國要塞化”不是吹牛。工事全部按照“三打三防”標準修建。軍團級指揮部,都能防核彈的攻擊。

這裏是全世界火力密度最大的地區,三八線以北有朝鮮的20個軍團(注:前線地帶4個步兵軍團,後方區域8個步兵軍團,1個坦克軍團,4個機械化軍團,2個炮兵軍團以及軍團級平壤防衛司令部.各軍團屬下共有15個坦克旅25個機械化步兵師33個現役步兵師44個教導師/旅 ,18個自行炮兵旅,14個火箭炮旅),以南有韓國68萬軍隊。

美日韓三國,“江華灣—漢城”高達六十萬之眾的海陸空聯合演習,讓原本緊張的三八線,到了一觸即發的臨界點,隻要一顆小小的火星,就會爆炸。這火星,可能是一發子彈,也可能是一枚打偏了的炮彈,更有可能是某個士兵由於神經緊張,而走火的槍。

火藥桶一旦爆炸,傾刻間就會萬炮齊鳴,二百萬人生死拚殺,在十分鍾內,就會有數萬噸鋼鐵扔到對方陣地上,地麵的浮土將厚達十幾米,絕對找不到一根長度超過一寸的小草。

北朝鮮已經宣布擁有核武器,日本雖表麵上沒有,但他擁有一個星期就製造出數百枚核彈的能力。還有一個擁有二萬件核武器,可以將全球毀滅幾十次的美國。

戰爭的目的就是用一切手段迫使對方服從於自己的意誌,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一旦開戰,就沒有人敢於保證,交戰的雙方不會失去理智,將常規戰爭升級為核戰爭。

大戰一觸即發。

北朝鮮的百萬大軍被三國軍演壓得喘不過氣來。朝鮮為了防止突然而至的毀天滅地的炮火,更為了害怕擦槍走火,命令全體士兵,除了觀察手之外,全都藏身在地下。

地下陰暗潮濕,分辨不出白天黑夜,空氣中充滿了屎尿混雜腐爛的黴味。經常有細碎的浮土落下來,有時還能聽到三國軍演隱隱的炮聲,主戰坦克碾動地麵,隆隆的聲音。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朝鮮士兵已經呆了十多天了。但朝鮮地表的旗幟,依舊鮮豔似火,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數萬麵火紅旗幟,迎風獵獵作響,在炮聲中,越發的精神。

平壤有著世界上最深的地鐵,這是當年中國停掉了好幾個大工程援助朝鮮建造的。

地鐵聞名於世,可以防核彈的攻擊,是朝鮮人民的驕傲。

很少有人知道,地鐵不僅僅是地鐵,它是一座地下城,地下城中有著宮殿般豪華的戰略指揮中心。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在這裏秘密接見了來自中國的特使。

特使身高一米七二,是中國一方,從所有適合當特使的人當中,挑選出來的最矮的一個。

從朝鮮鋪天蓋地的火紅海報,以及遍布全國的領袖塑像中看,金正日絕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人,他的形像是高大完美的,就如朝鮮聞名於世的大型翻板團體操《阿裏郎》中所描繪的“太陽出來了”一樣,光芒萬丈,奪人耳目。

特使彎著腰,有意將膝蓋彎了彎,盡量做到與金正日握手時不至於俯視他。

金正日看到中國特使來了,很興奮,臉上發光,好像是個太陽。

“中國同誌!終於把你給盼來了。請坐請坐!”金正日打著招呼,將特使請到豪華的沙發上。

據說中國普通的留學生到朝鮮,都能享受到副部長級的待遇,那麼相當於中國副部長級的特使,朝鮮該給什麼樣的待遇?

頂天了,大概能與金正日平起平坐吧。

金正日在他那張,擺放在“友誼”大廳最中央,外麵套著“旭日東升”金絲織錦畫的沙發上坐下。沙發很大,也很柔軟,金正日一坐下,整個人都陷進去了。中國特使僅能看到沙發靠背上的用金絲編織出來的太陽光芒。

“金書記,就您所提出的關於要求我國派誌願軍入朝一事,我國認為,不合適。”

特使開門見山,金正日臉色一下子就暗了。原本光鮮發亮的麵部,爬滿了皺紋。

中國特使大吃一驚,難道這個在朝鮮小學生課本中,可以拿步槍幹掉美國飛機的“超級英雄”,是汽球吹的嗎?中國不吹氣,他就軟成一癱?

“金書記,我國雖不能出兵,但我們兩國人民之間,有著深厚長遠的友誼……”

金正日沒心情聽特使說外交辭令,一揮手,道:“直說吧,能給我們什麼樣的援助?”

“除了不出兵之外,我們可以給朝鮮以盡可能的援助:糧食管夠、武器管用、情報共享……”

金正日聽著,皺紋逐漸舒展開了,落到地平線下的太陽,又升了起來。親自給特使倒了一杯酒,碰杯道:“為了朝中人民的友誼,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