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死神鍾的力量(1 / 3)

125年,蟲群領地進一步擴張,截止125年,已經擁有20個星係,這些星係互相獨立,由於通訊技術未進一步發展的原因,這些異族由陳舟負責親自調配。

130年,異族在各個星係上麵陸續發現生物,夏賢理論被進一步證實。

135年,異陽星係異族科學家研發出量子通訊技術,各大異族開始建立聯係,陳舟開始退居幕後,專心從事異蟲的進化變異工作。

145年,異族研發出反物質搜尋、製造以及保存技術,反物質核彈、反物質反應堆問世,由於能量供應效率提高,曲率引擎速度進一步加快。

150年,位於南門二星係的物理學家提出粒子炮模型,同年研製成功,但由於初步研製,並未大規模投入使用。

160年,納米技術趨於成熟,納米異蟲機甲問世,異蟲單兵作戰能力進一步加強。

161年,真空零點能概念提出,收集裝置研發開始進行。

162年,亞蘭異人科學家古風·蘭一提出“古風球”概念,同年向異族議會提交了在異陽星係建立古風球恒星能源收集裝置提議。

165年,在全體異族總計數十億科學家的努力以及全體異族無休止的支持下,真空零點能收集裝置被投入使用。

這種裝置雖然能量供應不及反物質,但是能量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被大規模運用在小型戰鬥飛船,工程飛船以及科研飛船上。

科學家還提出名為“超級異蟲”真空零點能能裝置微型化概念,想要將該裝置裝入異蟲機甲內部,借此給與異蟲在太空、高溫、低溫等惡劣環境下活動和生存的能力。

170年,被擱置8年後,異族議會通過“古風球”概念,首先由異陽星係開始施行建設“古風球”恒星能源收集裝置,預計兩百年完成。

180年,天狼星係魯拉科學家提出“行星級戰艦”計劃,計劃提出將天狼星新的第13顆類地行星建造成一艘戰艦。

181年,異族議會通過提案,計劃開始實施,預計50年完成。

185年,異族勢力進一步向外探索,在距離異族領地中心50光年的一顆紅矮星係,異族們在其內部的氣態行星內部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生物。

這個被發現者命名為“大魚”的生物是一種體型異常巨大的浮遊生物,形狀和地球上的鯨的一類生物長相相似,體積碩大無比,最大的體型甚至超過一顆小行星。

陳舟對於這種奇特的生物表現出了超強的好奇心,立即派出異族遠征軍抓捕了這一種生物,經過調查,陳舟發現棵氣態行星濃密的大氣層之下居然有著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

其下的生物不是碳基生物,也不是目前為止異族發現的任何一種生物,這種生物擁有能夠在宇宙之間漂浮的能力,不過由於不是碳基生物,所以陳舟無法通過異蟲吞噬來研究他們的基因序列,而隻能通過異族科學家的研究探知這些生物的基因。

想要借此進一步改良異蟲的基因。

190年,異族科學家證實在距離異族領地60光年外的一顆小行星上存在一個極其微小的而且穩定的蟲洞,為了一觀蟲洞的麵容,陳舟停止了工作,將意識轉移到了60光年外的被異族冒險家稱為神劍的星係上。

……

“這玩意就是你們所說的蟲洞?進去就能夠跳到其他地方嗎?”附身在一隻異蟲身上,陳舟看著麵前的這個珠子問道。

這個珠子很小,呈現一個圓球形,直徑三毫米左右,在起四周能夠看到一種空間的波動感。

“嗯。根據我們現在的猜想,應該是可以的,不過實際情況我們也不太清楚,畢竟一切都是猜想,並沒有實際證實過。”一個魯拉人科學家對著陳舟說道。

“理論上,蟲洞是連結兩個遙遠時空的空間隧道,就像是大海裏麵的漩渦,是無處不在但轉瞬即逝的。這些時空漩渦是由星體旋轉和引力作用共同造成的。就像漩渦能夠讓局部水麵跟水底離得更近一樣,能夠讓兩個相對距離很遠的局部空間瞬間離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