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印度洋-第五十章:困獸猶鬥(五)(3 / 3)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是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內閣總理。他於1889年11月14日出生於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一個婆羅門貴族家庭。其父莫蒂拉爾.尼赫魯是國大黨元老,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大律師。在1900年時,尼赫魯一家居住的大宅院裏就已修建了遊泳池和網球場。莫蒂拉爾靠他的智慧、自信與奮鬥,走向了法律生涯的頂峰,為他的4個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有著務實與堅忍不拔品性的莫蒂拉爾,是國大黨內溫和派的領袖人物。憑借在北方邦的絕對控製力尼赫魯一門父、女兩代人,先後當了30多年印度內閣總理,成就了輝煌一時的“尼赫魯王朝”。此刻成功的潛回北方邦,對於曼莫漢.甘地可以說是蛟龍入海,雖然暫時受創,但仍然保持了東山再起的本錢。

軍隊成功的攻占了議會大廈之後。喬京德爾立即宣布以新德裏在當晚11點到次日淩晨5點將繼續實行宵禁。雖然議會大廈這顆釘子被拔除,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謝卡瓦特和萊克斯曼被逮捕等政治對手被逮捕了,喬京德爾控製新德裏的目的基本上實現了。但這決不意味著喬京德爾可以從此高枕無憂了,相反,他還有許多善後的工作作要做,還有許多爛攤子要收拾,更重要的是曼莫漢.甘地的成功逃脫,另喬京德爾的一係列行動功虧一簣,誰又能保證,這個以強大政治家族為依托的對手不會在短暫的雌服之後變得更加強大,卷土重來呢!

不過此刻喬京德爾並沒有更多的時間和能力去斬草除根,遼闊的北方邦畢竟不是狹小的新德裏所能相比。無數的村落和城鎮給了曼莫漢.甘地最好的隱蔽點,即便出動大軍進行地毯式的搜捕也未必可以一舉逮捕對手,何況喬京德爾此刻首先要麵對的是印度所的糟糕局麵。回到總統府之後,喬京德爾所見到的是毫無喜悅可言的阿卜杜勒.卡拉姆總統和負責印度目前國家經濟事務的印度首席經濟學家—賈達夫博士。雖然成功的奪取了政權,但是如果不能將印度帶出足以將這個龐然大物滅頂的泥潭,那麼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我們所麵臨的首先是糧食和能源的問題!”憂心重重的賈達夫博士不得不再度開始了他的老生常談。單就發展農業的條件來說,印度一直讓亞洲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羨慕不已:擁有麵積最大的耕地,氣候條件優越。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也一直為本國能夠自給自足和擁有豐厚的糧食儲備而驕傲。但是實際上在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的糧食已經不足以應對更為龐大的人口卻不斷增長的人口。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除了印度人口日益增加之外,印度政府對農村的重視不足和農業科技的落後無疑是最為關鍵的誘因。

印度政府在進入21世紀以來,片麵追求經濟的發展速度,實施的經濟政策多以城市為中心,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力日益降低,糧食生產利潤很低。印度局麵所迫切需要穀物和豆類的產量在過去20多年裏並沒有明顯的增長,很多原來種植穀物的農民都改種植花生、棉花等經濟作物。即便是印度的“糧倉”—旁遮普邦,農民為了多賺點錢,大量轉產利潤更高的經濟作物,生產糧食的人更少了。

而最近幾年印度氣候莫測,導致糧食年年減產。印度農業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雨季來得早些,就能有個好收成;雨季來得晚些,印度農民就隻能“跳舞求雨”。最近幾年天公不作美,糧食年年減產。而印度還是全球變暖的最大受害者,糧食產量損失最嚴重。提高糧食生產就必須通過增加對灌溉、水資源管理的投資,改善糧食多樣性以及平衡進出口。而這一切又都迫切需要大量基礎投入和外彙儲備。

比其糧食的危機來,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危機更是印度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印度總人口為10.5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6%,但其石油儲量隻占全球儲量的0.4%。而印度更是石油消費大國,每天石油消耗為200多萬桶,居世界第六位。而這一切還是在和平發展的狀態之下,隨著印度進入戰爭狀態,一方麵是國際石油禁運的步步進逼,一方麵是國內消耗的日益加大。印度的能源儲備正麵臨逐漸衰竭的危險。

“我是一個軍人,在我的字典裏解決問題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戰爭。” 喬京德爾此刻堅決的回答道。如果印度全麵接受中國的和平建議,那麼通過國際進出口,印度仍有可能艱難的度過目前的危機,但是顯然這一條道路在政治上難以被喬京德爾這樣的激進派所接受,而剛剛過去的金融風暴也令印度的外彙儲備空空如也,一切或許真的隻能乞靈於戰爭之神了。

第五卷:印度洋 完

敬請關注:下一卷:阿拉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