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比印度國大黨和人民黨所擅長的是政治鬥爭和煽動群眾,此刻曼莫漢.甘地和萊克斯曼這兩個一度鬥到你死我活的對手卻空前的一致,他們的計劃不謀而合。首先他們必須聯手在全國製造更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來抵消阿卜杜勒.卡拉姆手中的國家戰爭機器。次外他們需要全國各邦的支持,因為此刻新德裏的絕大部分地方已經陷入了印度陸軍的控製之中,單純依靠新德裏以及附近地區的民眾所能掀起的波瀾遠不足以掀反阿卜杜勒.卡拉姆所駕禦的印度陸軍這頭巨獸,惟有動員全印度的力量才能聚集起撼動對方的力量。
當然在這一切之前,印度國大黨和人民黨必須同心協力保衛自己的陣地—新德裏議會大廈。此刻曼莫漢.甘地立即召集了駐守在議會大廈附近的印度國家安全警衛大隊的主要軍官,用封官許願的方式換取他們的忠誠。雖然1000多名印度國家安全警衛大隊的士兵在數萬印度陸軍的麵前根本就是螳臂擋車,不過此刻即便是紙牆也是牆,至少有這些士兵駐守在議會大廈可以暫時阻止印度陸軍的進攻,流血衝突可能造成動蕩和負麵影響往往是決定政治鬥爭中握有國家機器的一方投鼠忌器的重要原因。
在築起了保衛自己的堡壘之外,曼莫漢.甘地還需要可以攻敵的利器。雖然自己的內閣已經被解散,但是他仍要堅持最後一次努力,用內閣直接控製的特種作戰部隊對阿卜杜勒.卡拉姆作決定性的一次反擊。印度內閣控製的特種部隊有1200人,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隊—特別行動大隊和特種作戰大隊。
其中印度國家特別行動大隊:下轄第52和第54兩個特別行動分隊,每個分隊約390人,其組員隊員大都來自印度陸軍的傘兵突擊隊和印度海軍陸戰特種部隊。仿效德國G9反恐怖邊防大隊組建的該部隊,其主要職責是對付諸如劫機造成的人質危機。此刻曼莫漢.甘地為他們的出擊準備了一個無比圓滿的謊言。在他口中印度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已經被野心勃勃的印度陸軍參謀長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及其黨羽劫持了。其目的是為了建立以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為首的印度軍政府。為了避免內戰的發生,特別行動大隊必須突襲總統府,將阿卜杜勒.卡拉姆總統救出。這樣印度的未來才能從一小措別有用心的人手中解放出來。
而另一支印度國家特種作戰大隊則被曼莫漢.甘地留作別用,作為印度特種部隊的精華。印度國家特種作戰大隊實力雖然說隻有有600人,但是其身份卻是絕對的國家機密,他們曾經參與的行動至今除了曆任印度總理了解之外從未公諸於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極為秘密的作戰部隊早已存在多年。並多次為印度的利益而在次大陸內外展開了高度機密的軍事行動。作為國家的利器,印度國家特種作戰大隊理所當然的隻對國家負責,任何政客為了一己之私所下的命令,理論上很難駕禦這些擁有鋼鐵般意誌的軍人。但是曼莫漢.甘地卻知道今天的這一個命令他們是絕對不會拒絕的,因為隻要是人都會有一個他所追逐和甘願獻身的信念,或許偏執或許古怪,但人往往就是這樣一種感性的生物。
門外印度陸軍的坦克正隆隆的駛來,打頭的不是印度陸軍西部軍區的裝甲突擊主力—俄製T-90S型主戰坦克,而是4輛早已下馬的印度軍工曆史上最大的笑餅—“阿瓊”型主戰坦克。在議會大廈的門前,裝甲洪流麵對嚴陣以待的印度國家安全警衛大隊緩緩停下滾動的履帶。顯然阿卜杜勒.卡拉姆還沒有下達以武力解決問題的最終命令,因為流血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站在議會大廈的門前,曼莫漢.甘地多少鬆了一口氣,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至少他挺過了第一個回合,在下麵的較量之中,他仍然有機會。
新德裏市中心主權大道之上的印度總統府此刻已經成為了印度陸軍重兵雲集的堅固堡壘。一輛輛印度陸軍坦克和步兵戰車整齊的停放在路邊。持槍警戒的士兵不斷在這座巨大的建築物的每一個角落來回巡邏。這座一直被喻為是“印度白宮”的建築,始建於1929年,原名維多利亞宮是英國殖民時代的總督府,而印度1947年獨立後改為總統府。麵積約2萬平方米,內有340個宮室、227根畫柱、35個涼亭、37個噴泉、3000多米長的長廊。此外,還有一個長400米、寬180米的美麗花園。
是仿照莫臥兒王朝時代的花園格調而建,故名“莫臥兒花園”。花園分為形態各異的方園、長園和圓園,種有成千上萬種名花異草,在每年1月的開放期間,來此觀賞的人都會絡繹不絕。此刻剛剛宣布接管了印度的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正和他最為信賴的部下—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並肩走在這充滿了印度風韻的花園裏,探討著印度的未來。
“我從未想過這一天會真的到來。”已經77歲高齡的印度第12任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此刻依舊保持著他一貫的裝束,一頭少有修飾的白發幾乎齊肩,臉上仍帶著和善和安靜的笑容。他不是一個政客,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裏,實驗室和發射場構成了生活的全部。他沒有家庭,迄今未婚,孑然一身。在他的生活中,似乎從來就沒有動人的情感故事。不過,熟悉卡拉姆的人都說,他似乎不需要愛情,因為他的腦子裏隻有導彈。在多年之後,很多印度的曆史學家甚至揣測,阿卜杜勒.卡拉姆之所以會選擇接管印度,是因為中國人要求印度銷毀凝聚了他大半生心血的“烈火-3”型遠程彈道導彈係統。當然這隻是一種膚淺的推斷,雖然出任國家元首,在阿卜杜勒.卡拉姆的一生中,恐怕是最倉促的一次上陣。但是他卻從未將自己的總統生涯與安享晚年聯係在一起,為印度的富強而忙碌一生的他,比大多數政客更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