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接上一章。
在這裏,為什麼說劉備的別稱叫滅霸呢,原因很簡單,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那就是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那麼些年當中,劉備曾經投靠過多少位的大佬,而那些大佬後麵的結局是什麼你們記得嗎?
在原本的曆史當中,劉備首先投靠的是盧植。
黃巾之亂發生之後,劉備按照漢靈帝下發給各州的旨意,與張飛,關羽兄弟三人,帶領著幾百義勇,前往投奔盧植,然後不久之後,盧植就被朝廷以“惰慢軍心”的罪名逮了。
然後呢劉備在黃巾之亂之後,因功受封安喜縣尉,但是在後來呢卻又被罷免,而被罷免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靈帝不樂意了。
因為在當時,想要做官,那就必須得向靈帝交錢,而劉備呢,窮逼一個,所以自然是交不出錢來的。
而這靈帝就不樂意了,先前是沒辦法,你有功勞,所以封你做平原相。但是後麵你居然這麼不醒水,裝糊塗,好家夥,你那是不給我靈帝錢嗎?你那是要我的命。
所以,麵對這個不識像的劉備,靈帝心生厭惡之下,又在身邊宦官的慫恿之下,直接就罷免了劉備。
而劉備呢,不知道在哪裏預先知道了這個消息,心想著你這皇帝,實在是不講武德,我辛辛苦苦為你平定黃巾,你居然還想要錢,沒錢居然還要趕我走,這我不能忍。
於是劉備大怒之下,半路截住了來通知劉備下崗的督郵,然後給了那個督郵一頓充滿了愛心的小皮鞭,狠狠的疼愛了八個督郵一番。
在和督郵親熱完一番之後,劉備就帶著張飛等人,又去投奔劉恢。
結果呢,在一段時間之後,劉備這家夥就感覺劉恢不是能幹啥大事的人,沒什麼前途,然後立馬拋棄了劉恢,轉頭有,又投奔大佬公孫瓚。
要說這劉備啊,臉皮也是也著實是厚,人家公孫瓚看在同門之誼,待他可不錯,要人給人,要地給地,還上奏建議封了劉備做平原相。
但是在後來呢,劉備先是拋棄了公孫瓚不說,還順帶拐走了公孫瓚手下的另一個三國頂尖站力,趙雲。
而劉備後來的所作所為呢,也將忘恩負義這一個詞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諸侯會盟事件過後,袁大老板就對公孫瓚的底盤發起了攻略,而劉備呢,卻當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不說假裝做個樣子,去公孫瓚身邊幫幫忙,而是直接越跑越遠,深怕公孫瓚找自己幫忙,惹一身騷。
所以呢劉備投公孫瓚,公孫瓚涼了。
在投公孫瓚,公孫瓚涼了之後呢,劉備轉過頭,又去投奔當時的徐州牧陶謙。
陶謙呢,這人也是老實,是個老好人,聽聞劉備素來有著仁義的名聲,想來應該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所以就接納了劉備。
當然了,陶謙也是有著私心的,接納劉備,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家的兩個孩子。
因為在當時的時候,人妻曹的老爸剛好路過徐州,前去投靠自家的兒子曹操。而陶謙呢,想著要討好曹操,賣曹操一個人情,想著這樣的話,到時候曹操總不好對自己下手,畢竟情分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