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CEPC的規劃和選址(1 / 2)

王冰冰兩人在采訪完成後就走了。

然後甄錢就開始收拾雜七雜八的東西準備搬家。

收拾了大約半個小時,宗安民打了個車過來說給甄錢幫忙。

甄錢表示熱烈歡迎。

在宗安民的幫助下,在晚上七點多的時候甄錢終於將東西收拾完了。

收拾完了甄錢就打電話叫李萌開車過來拉東西。

李萌說她的寶馬mini車小不好拉,給甄錢叫了個麵包車。

在等麵包車的這段時間裏,甄錢拉著宗安民去樓下快餐店吃晚飯。

也就在吃飯的時候,宗安民趁機給甄錢科普了一波——過去幾年裏,製約CPEC發展的主要問題有三個問題,分別是資金、技術、和選址。

在甄錢捐贈360億過後,CPEC的資金問題差不多解決,技術問題跟甄錢沒關係,而宗安民這次來武漢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詢問甄錢對CPEC選址的意見。

CEPC的選址其實早在2013年初就已經開始,華國高能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兵分兩路分別前往HEB省張家口、QHD市FN縣、TJ市BZ區,SX省秦川、YA市HL縣、河南XY市和GD省ST市、惠陽市等地方進行過詳細考察,最後給出的備選地點是QHD市FN縣和GD省惠陽市。

當然,這也並說其他地方就不合適。

華國高能研究所在CEPC選址過程中主要考慮的問題有三個,分別是占地問題、自然地質問題和經濟問題。

首先是占地問題。

在華科院高能研究所的規劃中,整個CEPC設施分為地下和地表兩部分。

地上部分是一個占地麵積約5000畝的國際科學城和若幹個幾百畝的實驗分部。

國際科學城和實驗分部通過若幹個直徑約15米的豎井與地下部分相連。

地下部分的主體則是一個深約50米、截麵直接約7米、周長約100千米的環形隧道。然後在環形隧道當中,還需要建2到4個地下實驗研究所及一些附屬的洞室、井泵房和避難室等等。

粗略的計算一下,可以得出整個CEPC的占地麵積超過1100平方公裏。

並且,CEPC所在的地方也就是這1100平方公裏還要滿足極其苛刻的自然地質條件。

這種苛刻主要體現在地震風險、岩土性質和水文氣象等數個方麵。

原因也很簡單。

CEPC的主要工程部分在地下,所以必須要避開高地震風險的地區,選址地的地層穩定性一定要好,不然等CEPC建好了一個地震CEPC出問題了,那可不僅僅是貽笑大方這麼簡單。

同時,CEPC對選址地區的岩土構造也有極高要求——最好是整體花崗岩,相對於砂礫岩和石灰岩來說,花崗岩岩性的地層穩定性要好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