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接到父皇不好的消息時,齊光還在樂遊山,之前一月通信皆是,父皇一切皆好,阿瑤在外要多注意身體,不要貪涼。

齊光就以為,父皇真的一切皆好了。

阿難剛取了碧雲履回來半日,齊光將信扔給她,帶了金牌敕令,換了身輕便衣服,牽了馬就要走。

阿難攔住她,“公主就打算這般回去嗎?什麼也不準備?”

齊光並未回頭,“我父皇不好了,耽誤不得。阿難你收拾好東西再來上京,不要跟我一起來,免得皇兄忌諱,記得帶好碧雲履,敦促好那小子好好做鞋,別等那老頭兒死了,我皇兄沒鞋穿。”

話音落下,人已經沒了影子。

阿難摸著心口,強壓下這股不安,公主一身白衣,配著那綰發帶,覺得不是回家,倒像是做喪。

她捏捏手指,趕緊去收拾細軟,她必須盡快入京,這雙鞋,哪怕就為這雙鞋,也可以為公主爭取時間。

樂遊山太美了,北境仙地,不管走上多少遍,也從來都看不膩。

駿馬飛馳,乘風掣電,一路美景,仿若倒流入了身後乾坤,一眼萬年。

可當齊光從樂遊山的行宮回來的時候,正是承德帝咽氣的時候,帝王崩的鍾聲響徹大齊皇宮,一聲聲的悲泣從玄武門延至永樂宮。

高貴的帝王臨死前命宮人將他抬到了先皇後的宮殿,裏麵的裝潢倒是與先皇後走時沒有一絲差別。

自接到父皇不行的消息,她日夜馳騁,五百裏內,三十裏驛站抬手示出金牌敕令,自有小吏將馬匹牽出,日夜兼程,滿身塵土,嘴唇都幹出了血道子,可最終卻隻來得及聽到這一聲鍾鳴。

守宮門的將領叫江淮,看到是她急忙行禮放行,“太子有令,若長公主回來,特許宮內架馬。”

本就沒打算下馬的齊光卻是一愣,抬頭看一眼巍峨宮牆,臉上衝開兩行泥道子,近乎無聲地說了句:“謝皇兄。”

伴著喪鍾,齊光從馬上跳下來,這已經不是父皇的皇宮了。

明部暗曲十六坊的人已被她疏散,大覺寺的小和尚決明...不...現在該叫陸景淮了,也與她決裂,身邊的忘姑與劉福允去了揚州定居,隻剩一個阿難,帶著碧雲履乘著馬車在來上京的路上。

她是一個人進宮來的,沒有侍從,隻有一匹累得半死的,陪她走了最後八十裏路的馬兒。而她自己形容狼狽,半點兒齊光公主的樣子都沒有,父皇見了,大概會十分傷心吧。

攸寧穿著皇子製式的官服,皺著眉,一晃眼看到了齊光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一身錦服暗淡,頭發淩亂打結,隻有一根半落的絹帶束著,全身上下唯一亮眼的隻有那一雙水潤澄澈的眼眸,那雙眼睛正往下淌著淚,衝開半邊灰土印子。

“父皇,不孝女阿瑤...回來了。”她這一句話說的哽咽,死死壓著,沒喊出來,其實哪裏有什麼聲音,入耳都是被粗糙風沙吹得半毀的嗓子。

年幼時不多的溫暖,年少時的忽略放棄,以及後來的榮寵無雙,這些畫麵一幀幀從腦海中略去,本以為隨時可以割舍下的親情,在見到父皇遺體的一瞬間,悲傷鋪天蓋地地席卷而來,為這皇權,也為這零落的親情。隻是無論再怎麼歎息,從此她都再也沒有父皇了,大齊的皇宮裏再也沒有人全心全意地等著她回來了。

一時間,永樂宮中哭聲更大。

攸寧走上前,緩緩跪下,拍拍她的肩頭道:“皇妹節哀。”

縱是承德帝大逝前說是一切從簡,帝王的葬禮也從沒有真正的簡辦這一說法,更何況大齊如今內外安穩,風調雨順。承德帝最終還是被裝進了早就準備好的金絲楠木,按著他死前的吩咐停靈永樂宮。

他如今沒有妃子,也沒有嫡嫡親的皇室親族,來的盡是上一輩的皇親國戚,再就是百官吊唁。

因著是帝王停靈,一般第二日才算正軌,來人齊了,一應物什也都準備好了。

齊光已經梳洗好了,隻是依舊未綰發,隻用來時的絹帶束著,那絹帶有些褪色,卻仍可看出繡的蓮花紋。有的命婦注意到了,不動聲色地交換了個眼神,聽聞這絹帶還是那個和尚送的,隻是如今已經還俗了。

來人一個接著一個,齊光跪在那裏,眼淚都要流幹了,被侍女小心扶下去淨麵,喝完水後繼續回來。

永樂宮的擺設一點沒變,時至今日她理解了父皇用心良苦,亦是愛母後至深,深到魔障且糊塗的地步。

正殿裏突然亂成一片,有人驚呼,恰好齊光走了進來。

“公主殿下,可還記得我?”玄甲衛統領許邵持著匕首抵在攸寧頸子上。

大臣亂成一片,禦前侍衛更是不敢輕舉妄動,這人手中的是承德帝唯一的兒子,更是大齊的未來。